文档详情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1部分 专题01 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整合考点03“管控有方”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doc

发布:2018-05-14约3.9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整合考点3 “管控有方”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巧辨物质运输方式 2.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3.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内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有关,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是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外因 ①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②O2浓度 ③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及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如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4.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5.熟记物质运输方式的四类特例 (1)以自由扩散方式运输的物质:H2O、CO2、O2等小分子物质以及甘油、脂肪酸、苯等脂溶性物质。 (2)以协助扩散运输的物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神经元上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的K+外流和Na+内流。 (3)以主动运输方式运输的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无机盐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 注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4)并非只有大分子物质才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如大多数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但却以胞吐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渗透作用原理的理解 1.(2017·南开中学高三试卷)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 (如图1),预测图2的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的是(   )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 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 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甲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a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导致水柱a不再升高,A、B错误;乙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浓度差也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b升高,当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透过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所以使水柱b又下降,D正确;C错误。 答案:D 2.(2017·福安一中高三试卷)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 (如下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d四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 A.a~d       B.a~c C.c~b D.d~c 解析:a还没有或正要发生质壁分离;b质壁分离明显;c质壁分离不明显,但液泡体积明显缩小;d质壁分离非常不明显,液泡体积稍微缩小。而细胞液浓度介于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和正要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之间,故A正确。 答案:A 1.生物膜≠人工膜,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人工膜具有半透性,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孔径大小。 2.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3.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4.溶剂分子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动(即渗透作用),而能透过膜的溶质分子则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即扩散)。  把握特点,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2015·全国卷Ⅱ)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解析:胞吐是指大分子物质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的现象。A、C、D项皆属于胞吐作用;B项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是通过核孔,不形成囊泡,不属于胞吐作用。 答案:B 2.(2017·济南一中高三卷)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线粒体受损伤,会影响人的红细胞吸收K+ 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耗能 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其在吸收K+的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A错误;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水分子外流将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B正确;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来增大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进而来防止质壁分离,C正确;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参与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正确。 答案:A 3.(2017·拉萨中学高三卷)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