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华东师范大学A.doc

发布:2017-03-22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华东师范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试卷(A)卷(闭卷) 学院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20×1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全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在于对下述问题的回答: (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C.思维和存在的状态问题 D.是否承认矛盾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本质的可知性 5、意识从形式上看,它是 A.客观的 B.主观的 C.物质的 D.运动的 6、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 A.质的规定性 B.量的规定性 C.矛盾性 D.否定性 7、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这是因为 ( ) A.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的同一性中有斗争性 8、“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9、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 ) A.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客观规律 B.要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二者相互决定 D.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0、人的认识是主观自身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1、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是(  ) A.大多数人接受 B.合乎逻辑 C.与正确理论相一致 D.与实践的结果相符合 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与经济水平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13、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技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14、商品价值量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D.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 15、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 A.由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 ( ) A.能够控制的垄断资本主义 B.拥有大量资本的垄断资本主义 C.同产业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D..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1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学说 B.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付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18、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坚持共产主义方向 1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 A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历史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2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