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地理考前特训 加试30分特训 特训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特训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读“南亚地区局部图”,回答有关问题。
A山峰南坡与北坡相比,南坡的自然带谱更加完整且垂直变化明显。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读“我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______坡,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
(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乙图中贺兰山以西植被减少导致的影响。
5.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___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河流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2013年1月上旬乙岛气温高达40 ℃,极端高温引发了森林大火,该岛经济损失严重。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 500毫米,湖泊经常干涸。
材料三 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以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发展农牧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程,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示意图。
(1)分析乙岛西侧受森林大火的影响较小的自然原因。
(2)分析丙湖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的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答案解析
1.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大;既是阳坡,也是迎风坡,水热丰富。
解析 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及表现。
2.(1)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2)天山的相对高度比贺兰山、大兴安岭的相对高度高得多。
(3)北 水分(降水、湿度)
(4)贺兰山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解析 第(1)题,随着海拔升高,大兴安岭地形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加,发育落叶阔叶林;海拔继续升高,热量减少,植被演变为针叶林。第(2)题,影响山地自然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图示三座山脉纬度位置相近,因此垂直带谱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第(3)题,同一山体,降水越多的山坡冰雪覆盖面积越大,即雪线海拔越低。第(4)题,同一山体相对高度近似的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水热条件变化的多少所致。南北走向的山地,一般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更加复杂多变,带谱更加丰富。
3.(1)规律:纬度地带性。主导因素:热量。
(2)热带雨林带。未横穿大陆是由于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3)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的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动植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