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回顾复习;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引导自学;第一节 概述;外科感染的特点
大多数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
多数外科感染与手术、创伤、介入性操作有关
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
常依赖于手术及换药处理;外科感染的分类;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介绍;;外科感染的转归
局限化
转为慢性
感染扩散;小结:;课后练习;;;;第二节 常见浅表软组织感染病人的护理;;;4.丹毒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好发于小腿和面部
常见的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常伴有足癣、皮肤损伤、口腔溃疡等皮肤病损 ;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是指细菌自皮肤损伤或其他原发感染灶
侵入皮下结缔组织层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好发于下肢
常见的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淋巴管感染蔓延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6.脓肿
是指化脓性感染发生后,常有完整的腔壁
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般在感染原发部位形成脓肿
致病菌可通过血液播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转移性脓肿;;(二)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
出现红、肿、热、痛的炎性肿块,中央部位逐渐坏死、化脓,最后脓肿破溃。 ;常见浅表软组织感染身体状况特点;;2.全身表现
浅表软组织感染位置表浅、感染处于早期或化脓后引流通畅者可无明显全身表现
若病灶部位较深、感染扩散、脓液引流不畅,则可出现寒战、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 ;(三)心理-社会状况
急性浅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后,疼痛、寒战、发热等可引起病人的焦虑
女性病人常担忧面部感染影响容颜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血液、脓液细菌培养
生化检查 检查空腹血糖、血浆清蛋白等
影像检查 B超、CT、MRI可早期发现深部脓肿 ;(五)治疗要点与反应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灶,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
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并支持疗法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焦虑 与疼痛不适和对预后的担心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炎症反应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窒息等 ;四、护理目标
病人焦虑减轻或消除
体温恢复正常;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体位与休息
抬高患肢并制动
病情严重者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通风、床单位整洁;②饮食与营养
鼓励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高热及口唇、口底感染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③丹毒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应做好接触隔离防护
;2.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神志、精神状态,定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
注意有无感染扩散和脓肿转移
对于“危险三角区”疖和上唇部位的痈需注意
对口底、颈部蜂窝织炎病人应严密监察有无呼吸困难;3.治疗配合
①对年老体弱病人,遵医嘱营养支持
②遵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③对症护理,如发热与降温
④一般脓肿形成后,应配合医生及时切开引流,及时换药,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量的变化和全身反应 ;;;;第三节 全身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第四节 特异性感染病人的护理(破伤风);;;;;;;;;;;;4.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沟通
消除病人的悲伤恐惧感
5.健康指导
注意劳动保护
普及科学接生
宣传破伤风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告知病人家属保持病室安静和消毒隔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