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全身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和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 脓毒症:指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呼吸、循环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菌血症:在脓毒症的基础上,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 一、病因 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抵抗力低下是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 1、人体抵抗力低下 2、局部病灶处理不当 3、长期静脉留置导管 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广谱抗生素、抗癌药 一、病因 引起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包括: 1.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如大肠杆菌、绿脓杆 菌、变形杆菌 2.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无芽孢厌氧菌:如梭状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 4.真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 二、病理生理 全身性感染对机体的损害不仅由病原菌,而且还因其内毒素、外毒素等毒性产物及其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所致。 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及其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微循环瘀滞而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故其所致的脓毒症较严重,可出现“三低”现象(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早期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三、临床表现 主要有原发感染病灶、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灌注不足。 全身性感染的共性表现为: 1、突发寒战高热(40-41℃)或体温不升;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 2、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 3、意识淡漠或烦躁、谵妄甚至昏迷。 4、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5、代谢紊乱和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6、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脾肿大、黄疸、皮下出血或瘀斑等。 7、可有原发感染病灶的表现。 病人在寒战、高热时采血行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较易发现病菌 四、治疗原则 处理原发感染病灶:及时、彻底处理原发病灶。疑有静脉内导管感染,拔除导管并作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早期正确应用抗生素:原发感染灶特点和性质:尽早、足量、联合应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真菌性脓毒症,尽量停用广谱抗生素,改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并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积极支持治疗,提高抵抗力:营养 妥善而有利的对症治疗:高热、休克、糖尿病 五、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 (1)密切观察 (2)加强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3)根据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 (4)加强营养支持 (5)维持正常体温 (6)及时做血培养 2、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1)感染性休克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3、心理护理 4、健康教育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一 破伤风 破伤风: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以局部和全身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一、病因 破伤风的发病需具备三个条件: 1、破伤风梭菌直接侵入开放性伤口; 2、伤口内具有缺氧环境; 3、机体抵抗力低下。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8日。潜伏期越短,症状越重,预后越差。 前驱期:常持续1-2日,无特征性表现,病人感觉乏力、头痛、头晕、咀嚼肌紧张、烦躁不安、打哈欠等 三、临床表现 发作期: 1.典型的症状: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 的基础上,呈阵发性的强烈痉挛。 2.顺序:咀嚼肌→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膈肌→肋间肌 3.表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苦笑面容(蹙眉、口角下缩、咧嘴)→颈项强直、头后仰→角弓反张→握拳、屈肘、屈膝→呼吸困难、窒息 角弓反张 三、临床表现 4.轻微的刺激(光线、声音、动作等)会诱发强烈的阵发性痉挛。 5.并发症:强烈的肌痉挛可致肌肉断裂甚至骨折、尿潴留、呼吸停止、窒息、肺部感染、酸中毒、循环衰竭等。 6.每次发病持续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一,发病时病人神志清楚。 PS:注意与化脓性脑膜炎区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但无阵发性痉挛);与狂犬病区分(猫狗咬伤史,以吞咽性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见水、听水声咽肌痉挛) 四、预防和治疗 清除毒素来源: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中和游离毒素: 被动免疫:早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主动免疫:早期注射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TIG) TAT注射之前要常规做皮试,过敏者脱敏注射,P111页 四、预防和治疗 控制和解除痉挛:治疗破伤风的重要环节。 1.隔离:防光声刺激,治疗护理应该集中进行。 2.镇静:轻者可用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重者可用氯丙嗪、杜冷丁、异丙嗪。抽搐者用柳喷妥钠或肌松剂。 防治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