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基于原理图的十进制计数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FPGA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原理图的十进制计数器设计
姓 名:
班 级: 电子1002班
指导老师:
时 间: 2013年3月13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ISE Foudation 软件的使用;
2、掌握基于原理图进行FPGA设计开发的全流程;
3、理解和掌握“自底向上”的层次设计方法;
4、温习数字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
二、实验原理
一个具有数显输出的十进制计数器设计框图
图2.1 原理框图
1. 七段数码管译码器的设计
七段数码管属于数码管的一种,是由7段二极管组成。
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衔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本实验使用共阴数码管。将一切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同构成公共阴极(COM)的数码管。共阴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地线GND上,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阳极为低电平相应字段就不亮。显示译码器,一般是将一种编码译成十进制码或特定的编码,并通过显示器件将译码器的状态显示出来。
表2-1 七段字符显示真值表
采用“最小项译码器+逻辑门”的方案,最小项译码器输出能产生输入变量的所有最小项,而任何一个组合逻辑函数都可以变换为最小项之和的标准形式,故采用译码器和门电路可实现任何单输出或多输出的组合逻辑函数。
2. 十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调用ISE软件自带的“Counter”库中的十进制计数器CD4CE。
CD4CE是一个同步十进制器,输入有异步清零控制端CLR、工作使能控制端CE和时钟输入端C,输出有BCD码计数值输出端Q3~Q0,进位输出端TC和输出状态标志位CEO。
3. 基于原理图的自底向上的设计流程
本实验采用了自底向上的设计流程。自底向上设计是一种设计程序的过程和方法,是在设计具有层次结构的大型程序时,先设计一些较下层的程序,即去解决问题的各个不同的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组合成为完整的程序。
自底向上设计是从底层(具体部件)开始的,实际中无论是取用已有模块还是自行设计电路,其设计成本和开发周期都优于自顶向下法;但由于设计是从最底层开始的,所以难以保证总体设计的最佳性,例如电路结构不优化、能够共用的器件没有共用。
三、实验设备及软件工具
1、硬件设备
(1)计算机;
(2)Digilent Spartan 3E-Starter开发板;
(3)USB连接线(接头1扁1方);
(4)开发板适配电源;
(5)自制七段数显电路模块。
2、软件工具
ISE Foundation 10.1软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新建一个工程,为工程命名、指定存储路径和目标芯片等。并为每个工程都创建一个文件夹,集中在一个文件夹进行管理。工程名、路径名中不要使用中文。
2、为工程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可命名为shuma。采用“最小项译码器+逻辑门”的方案,调用ISE自带的元件符号,根据表2—1,绘制好数码管A段LED的驱动逻辑电路,如图4.1所示。并生成原理图模块符号,如图4.2所示,以便后面调用。同理可绘制出剩余各段输出的逻辑图。
图4.1
将以上绘制好的电路图生成对应的原理图模块,如图4.2所示。
图4.2
调用上面的模块,绘制一个新的原理图,如图4.3所示。
图4.3
将上原理图绘制成对应的原理图模块,以便以后调用,如图4.4所示。
图4.4
3、在资源管理区将“Sources for”设置为“Behavioral Simulation”,然后在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 Source”命令,然后选中“Test Bench WaveForm”类型,输入文件名为“test”,点击Next进入下一页。这时,工程中所有设计模块的名称都会显示出来,可按需要选择要进行测试的模块。由于此时工程内还只有一个模块shuma,所以只列出了shuma。选中它点击“Next”后进入下一页,直接点击“Finish”按键。
图4.5
4、HDL Bencher工具自动启动,等待用户输入所需的时序要求。将Initial Length of Test Bench数值调整到2000。
图4.6
5、在资源管理区中选中test,在资源操作区中双击“Xilinx ISE Simulator”下的“Simulate Behavioral Model”,启动ISE Simulator执行仿真。查看仿真结果,如图4.7所示,分析模块功能是否正确。
图4.7
6、调用CD4CE计数器符号和shuma模块符号,绘制计数器顶层原理图,如图4.8所示。
图4.8
7、为计数器顶层原理图编辑测试激励文件,执行功能仿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