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聯校及跨地域的電子學習教研計劃 - 學校資訊科技教育發展.pdf

发布:2018-01-03约6.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聯校及跨地域的電子學習教研計劃, 並透過協作促成專業學習社群的建立 [以下資料由學校提供] 1. 參與學校: 粉嶺公立學校 仁德天主教小學 2. 詳情: a. 課程設計: 透過應用具效能的電子學習模式、知識、技巧及研究經驗,以發展一個全 面的、高效能的、具成本效益的電子學習方案。 b. 教學理念: i. 透過 e-Learning 2.0 的運用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建構者及學 習的促進者,以增強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性及動機 ii. 加強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向互動及協作性 iii. 建立「無間斷」、全天候多元、互動學習 - 移動學習 (Mobile Learning) iv. 照顧學習差異 c. 評估 i. 形成性評估:由計劃的第二年開始,透過大專院校對本計劃 進行形成性評估,並從評估中所得的數據,有助教師分析及 總結課堂成效。 ii. 校本或聯校形式的評鑑:透過整體計劃的評估、先導學校的 常規成效檢討會議、跨校的成效檢討會議、跨校研討會、工 作坊的問卷調查及評估。 3. 實施: 應用科技 a. 創新的「電子教材套/電子書學習管理系統」(e-Book/TL Material LMS) 一個以互動、多元化的學生自主性學習模式。而在此系 統下,我們將會運用以下技術: i. 電子書學習系統–eLiSBS (e-Library, e-Schoolbag and e-Book System) ii. 立體互動電子書 iii. 擴充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iv. QR-Code 解碼及索引連結功能 v. 筆記加入及管理功能 vi. 戶外離線或在線的個人多媒體導賞學習系統 vii. QRPMG (QR-Code Positioning Multimedia Guiding) b. 「協作式移動電子白板」:加強教學活動時,師生的相向互動及協作性 c. 點對點的即時協作學習模式:(如:SharePoint、Live WorkSpace、Google Docs) d. 雲端系統: 由校內師生、跨校協作共建而成的知識庫(如 WiKi、Blog 模式) e. 移動學習 (Mobile Learning):應用於課堂內外及課室內外的多元互動學習 活動 f. 平板電腦 合作模式 a. 跨界別合作:由教育界跟出版界協作 b. 校本模式:由先導學校自行開發部份教材 c. 跨校合作:組成所有先導學校的跨校「專業學習社群」,以便聯校同儕協 作。 d. 跨地域合作:成立跨地域專業學習社群,進行「『電子書/ 電子教材套』及 電子書包教研協作計劃」 4. 協作夥伴 a. 移動科技相關協會 b. 專上學院教授 c. 出版社 d. 出版社 e. 出版社 f. 出版社 g. 資訊科技公司 h. 資訊科技公司 i. 資訊科技公司 j. 專業教育網站 k.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