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
学习目标: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
一、预习导学
1.二百多年前,______国的化学家_________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和______ 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_。(注意:以上说的是各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而不是质量比。)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利用燃烧法,用红磷将密闭容器内的氧气消耗完,使容器内的
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水进入容器,测出进入容器
中水的体积,即为容器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实验步骤】
(1)将如右图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的水
(4)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
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
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补充:烟是固态的物质,雾是液态的物质
记忆符号: 氧气O2、氮气N2、汞Hg、氧化汞HgO、磷P、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碳CO2
【实验反思】
1.有时候进入的水的体积不足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的量__________________;
③未__________________就打开止水夹,当时瓶内气体仍处于_________________状态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因为红磷燃烧放热,如深入瓶中太慢,会使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向外逸散,使得所测氧气含量多于1/5。
3.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能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做实验?
因为木炭燃烧的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是气态的,会_________已消耗的氧气的位置,使得水无法进入集气瓶,导致实验失败。所以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像空气这样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________________;
像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等分别只由________物质组成的叫做_________。
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方法:纯净物都可以用专门的 进行表示,而混合物 。
四、学习反馈:
( )1.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 ,其中“c”代表的是
A.二氧化碳 B. 稀有气体 C.氮气 D.氧气
( )2.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3.空气中体积分数占21%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牛奶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
B.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 )6.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B.实验时为了保证氧气充分反应,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