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第一课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的试验原理。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试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26-27页内容,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知识清单”部分内容。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 (N2) 78% 氧气 (O2) 21%空气 二氧化碳(CO2) 0.03% 稀有气体 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想一想问题1 拉瓦锡是怎么探究空气成分的?得到了什么结论?加热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 汞(Hg)+氧气(O2) 氧化汞(HgO)加热(银白色液体) (红色固)氧化汞(HgO) 汞(Hg)+氧气(O2)问题2 仿照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和装置,你能设计出测量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案吗?播放视频学生仔细观察视频实验装置、原理、步骤和注意问题实验装置:集气瓶,燃烧匙,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烧杯。2.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瓶内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水倒流入瓶内,倒流入瓶内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从而得出氧气的体积含量。实验步骤:(1)组装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内,立即盖紧瓶塞;(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4.实验注意问题:(1)装置气密性要良好;(2)红磷要足量;(3)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立即塞紧瓶塞;(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友情提醒 成员互相协作;(1)装置密封;(2)红磷足量;(3)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立即盖紧 瓶塞;(4)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独立思考后讨论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产生的白烟是 。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填物质状态)。2. 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红磷过量的目的是 。 3. 点燃红磷前打开止水夹,水能否倒流?为什么?。 4. 打开止水夹后看到的现象是。 由该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该气体(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练一练6.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反思: 本课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和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学生对空气成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拉瓦锡实验引入今天的实验,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