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篇 表象.ppt

发布:2017-05-23约4.71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表象 第一节 表象知觉表征 第二节 心理旋转 第三节 心理扫描 第四节 表象的功能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表象(Medal Image)又称意象。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当前,认知心理学对表象的研究几乎都是有关视觉表象的,很少涉及其他感觉道的表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进年来进行着一场有关表象的实质和功能的争论。以下主要介绍有关视觉表象的研究并将涉及上述争论。 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心理学将表象和知觉紧密地联系起来,将表象看作是已经贮存的知觉象的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Neisser和Kosslyn都提出了有代表性的观点,他们的观点都强调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1.定位实验 研究表象和知觉的机能等价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知觉条件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然后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共同或相似的情况。实验设计了三组被试:①知觉-记忆组,②带栅格的表象组,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实验结果表明,在完成字符定位作业中,三个小组被试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在知觉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的情况是一样的或相似的。 实验演示1 实验演示2 实验演示3 实验材料与结果 2.锐敏度实验 Finke等利用不同表象鲜明性的被试来研究表象和直觉的机能等价问题 (1)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 注视点、刺激野 实验演示1 实验演示2 (2)表象锐敏度实验 不呈现两个黑点,但是训练并测试被试的表象鲜明性情况(鲜明组,非鲜明组) 演示 结果 3.McCollough效应与效应实验: McCollough视觉反效现象的实验设计如下: ???? 让被试分别通过红色和绿色滤光镜去观察一张由黑白垂直条纹和黑白水平条纹组成的刺激图形。如此轮换几分钟,使被试对图形产生适应。此为诱导实验。 ???? 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去掉滤光镜去观察一张一半为黑白垂直条纹另一半为黑白水平条纹的复合刺激图形。结果被报告,垂直条纹为绿色,水平条件为红色。 Finke的研究 Finke(1980)实验设计与结果: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看两种颜色而要求他们想象横竖线,那么测试通常可以产生McCollough效应。而在诱导实验中如果让被试看横竖线条而要求它们想象红色与黄色,则测试不会产生麦氏效应。 实验提示:表象在模式信息的加工水平与知觉有机能等价,而在颜色信息加工水平则没有 表象与知觉的自上而下加工有密切联系 4.选择性干扰实验 同时进行同一感觉道的知觉和表象两种活动,那么就会发生表象和知觉的相互干扰,甚至两者可能混淆。 Perky在实验中要求被试注视屏幕,并想象在屏幕上有一个西红柿,与此同时,主试在屏幕上投射出一个较模糊的西红柿的图像,结果被试认为屏幕上西红柿图像是自己想象的结果 不同信息通道干扰 Segal和Fusella(1970)设计了一个实验,将被试分为两个小组:听觉表象组(要求被试想象自己听到电话铃声),视觉表象组(要求被试想象自己看到一颗树)。听觉表象组的视觉信号感觉性高于听觉信号感觉性,而视觉表象组听觉信号感受性高于视觉信号感受性。 实验表明,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这种情况称为表象对知觉的选择性干扰。在同一感觉通道中存在表象与知觉竞争同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说明二者的机能是等价的。 结果 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 表象也可以有利于知觉 二、表象与表征 1.关于表象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独立的心理图画,是否可以利用表象进行信息表征。 两种对立观点的代表人分别是Kosslyn和Pylyshyn。前者认为表象的独立存在的,后者持反对意见。 假设与结果 假设:1、如果只有语言编码的信息,判定图画材料慢于字词;2、如果存在表象编码,图像有冲突的情况下比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时慢,而字词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结果:1、相反,甚至更快;2、符合 分析:客体的大小可能主要以表象来表征的,语言信息需要转换为表象 第二节 心理旋转 一、心理旋转概述 70年代初Shepard及其同事开展了“心理旋转”的研究。最初的实验是有代表性的,在实验里,用速示器给被试成对地呈现图形,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这两个图形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实验所用的图形是计算机制作的,分为三种情况, A为平面对; B为立体对; C为镜象对。 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