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3《群落的结构》用规范.ppt

发布:2017-03-20约1.29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中种间的关系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生物因素之间各种关系的图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 *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含了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北方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脊椎动物以10万计,脊椎动物种群以千计;但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种群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在生态学上,用丰富来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注意: 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如下图中的斑马和大象;又如培养在一起的两种草履虫。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一方获利,另一方受害,如:蛔虫、虱子等各种寄生虫。 寄生物通常不会杀死寄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其它实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白蚁与其体内的鞭毛虫 大肠杆菌与人 时间 时间 时间 种群个体数 种群个体数 种群个体数 共生 竞争 捕食 :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思考讨论 水平结构:是生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的差异。 1.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镶嵌性。 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水平结构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D. 捕食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A A 练习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