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周测试题3.6.doc

发布:2016-06-16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厂一中高二年级生物周测试题2014.3.6 一.单项选择题(1.5.*50=75) 1. 果酒制作的工艺流程中,实际是应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将葡萄汁和酵母菌放入发酵罐应怎样处理才能制出大量的葡萄酒(  ) A.马上密闭,保持18~25℃ B.一直通风,不密闭,保持18~25℃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40℃以上 D.先通风,后密闭,保持18~25℃ 2.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3. 果酒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将消过毒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B.将发酵时间控制在10~12 d左右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D.将冲洗除梗的葡萄放入冲洗后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 4. 关于果醋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发酵瓶是因为全过程需要通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B.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将酒精最终转变成醋酸 D.要使果酒变成果醋只需通入氧气,加入醋酸菌就可以了 5. 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也不能大量增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6.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时,正确的操作为(  ) 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加入3 mol·L-1的H2SO43滴,摇匀,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C.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D.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3 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7. 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 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B.细菌繁殖形成C.人工加配料形成D.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 8.下列关于发酵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 B.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2 d左右 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 d左右 9. 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NaCl、水、蛋白质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10. 下列有关卤汤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卤汤是决定腐乳类型的关键因素 B.卤汤是由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C.卤汤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并有加强腐乳营养的作用 D.卤汤也有防腐杀菌作用 11.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笼屉中,控制温度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多铺一些 C.卤汤中酒精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12. 下列关于发酵产物检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闻气味 C.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验 D.检验乳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 13. 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 A.先减少后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少 C.逐渐增加 D.逐渐减少 14. 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由什么的繁殖造成的(  ) A.酵母菌 B.毛霉菌C.乳酸菌 D.醋酸杆菌 15. 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繁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发酵初期,泡菜坛内微生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B.在发酵初期,泡菜坛内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C.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由于乳酸量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D.发酵后期,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的数量相等 16. 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