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及治疗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及治疗观察
单敏 李冬萍 (新疆阜康准东采油厂职工医院 831511)
【中图分类号】R6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019-02
【摘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重视情绪障碍对疾病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①对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各包括20项题目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转化为标准分,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① 121例患者中有抑郁情绪者占66.15%,有焦虑情绪者占48.76%,均明显高于常模。② 对17例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患者给与抗抑郁剂及抗焦虑剂治疗,观察12周,有效率94.11%。结论 ① 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以抑郁为主。病程越长、并发症越多情绪障碍越明显。② 情绪障碍是影响躯体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在治疗基础病的同时应积极关注心理疾病,从心理、社会和生物医学等方面来多维诊断和处理病情,恰当地使用抗抑郁剂、抗焦虑剂,使患者情绪障碍明显改善,从而全面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 心理卫生 躯体疾病 焦虑 抑郁 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和内分泌障碍性疾病,是胰岛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有研究报道:在北京地区55岁以上者糖尿病的患病率10.9-12.2%(1994)[1]。糖尿病又是一种心身疾病。迄今为止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及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其发病及血糖水平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2][3][4][5]。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久病会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脑、肾、眼、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越多,更能导致患者抑郁症、焦虑症发生率的上升,而这样情绪的存在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一 、资料来源
病例选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准东医院就诊的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21例。其中男性68例(占56.19%),女性53例(占63.8%),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8.7plusmn;23.2岁。病程0.1-21年,平均病程:6.41plusmn;5.2。退休职工 62例(占51.23%),家属26例(占21.49%),工人:16例(占13.22%),干部:16例(13.22%)。大学学历:5例(占4.19%),大专:10例(占8.26%),中专:14例(占11.57%),高中18例(占14.87%),初中;42例(占34.71%)小学及以下学历:(占25.61%)。其中有一种并发症者59例(占48.76%),二种并发症者14例(占11.57%),三种并发症者13例(占10.74%)。
二、方法
1.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包括20项题目,按1-4级评分,累计总分,按满分80分换算成抑郁指数,即:抑郁指数=总分/80(满分)times;100%,指数达50%以上为有问题,50-59%为轻度,60-69%为中度,70%以上为重度抑郁[6]。
2.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计算及评定方法同抑郁自评量表⑹。
3. 统计学处理:按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的方法,应用Excel及PEMS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7]。
评定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焦虑抑郁症状缓解,SAS、SDS评分恢复正常
(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焦虑抑郁症状基本缓解,SAS、SDS评分较前下降两级,但未恢复正常。
(3)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有所改善,SAS、SDS评分较前下降一级,但未恢复正常。
(4)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无改善,SAS、SDS评分不明显或反而有所上升。
三 结果
1.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 121例患者抑郁均分为51.1plusmn;12.5,明显高于常模(40.1plusmn;6.4),两者具有差异(t=36.23 p<0.05)。其中超过界限值50分者有80例(占66.15%),121例患者焦虑均分为42.24plusmn;6.15,明显高于常模(34.1plusmn;5.6),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21.51 p<0.05),其中超过界限值50分者59例(占48.76%)。121例患者中第一次测评诊断:轻度抑郁50例(占41.32%),中度抑郁23例(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