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心理治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心理治疗
许娟(奇台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新疆奇台 831800)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274-0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不仅在身体上遭受伤害,在心理和精神上更承受着病情长期的折磨。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心理因素有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心情不畅。而这种情绪也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正如中医所说“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一方面,七情过度会造成人体气机失常、气血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另一方面,七情又与脏腑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心理问题,导致精神压力过大,长时间不解决就会出现代谢紊乱,造成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和使用药物外,还必需调整心理平衡,重视心理疗法。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能动作用,“心病须用心药医”。 《存存斋医话稿》:“无情之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以难治之人,难治之病,须凭三寸不烂之舌以治疗之”。社会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心身并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血糖的波动,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琢磨出几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与大家共享。
调畅情志法:这是一种通过言语诱导使病人精神振奋,心情畅快,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以防治疾病的心理疗法。根据不同情志活动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医生有意识的唤起患者情志活动,以调节和控制患者原有以对健康造成威胁的情志活动。只有怡悦开怀,心情舒畅,然后配合服药,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否则,心情不畅,情志抑郁,则草木无情,服药再多,也收效甚微。
移精变气法:这是一种调动患者内在积极因素,转移其精神,调整其气机的逆乱,从而达到移易精气,驱邪外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有“移精变气”之说,明代吴昆撰《素问注》曰“移易精神,变化脏气”,即转移患者对局部痛苦的注意,改变其恶性循环,形成较佳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移易精气,驱邪外出的目的。有些病人在确诊患糖尿病之后,精神特别紧张,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整天围绕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恼和忧愁之中。特别是有病人发现其他糖尿病病人患糖尿病坏疽或眼底出血时,更是紧张焦虑。还有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担心要被截肢,一天到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对肢体疼麻感觉特别敏感,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这种情况可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说服和影响,转移其注意力,可收到单纯药物达不到或不药而愈的疗效。
洗心涤虑法:这是一种通过医生的言语,透彻的解释,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使患者心悦诚服,减少思虑,而达到全身气机调畅的一种治疗方法。医生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改变对疾病怀疑、拒绝治疗及满不在乎的心态。医生适当的安慰和不断的鼓励患者,再配合药物治疗,可取良效。
语言疏导法:这是一种医生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与患者交谈,告诉其与疾病相关的道理,以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消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医学上,很早就认识了语言对心身的积极作用。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修身养心法:这是一种让患者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陶冶性情,修身养心,实现心身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古人素有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之一,让患者观鱼养花,抚琴弄墨,澄心静坐,修性怡神。或与朋友交谈,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使其忘记暂时的情绪烦扰,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
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心身状况也是在变化的,我们的治疗,应遵守疾病变化的客观情况,辨证施治,运用中医心理疗法时,常常需要综合数种疗法,以发挥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