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doc

发布:2018-01-28约3.0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双鸭山矿业集团双矿医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 目的:探析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5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91.17%,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胰岛素泵;糖尿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048-02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使得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引发高血糖,从而影响患者其他器官正常运转,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对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而胰岛素泵是新型的胰岛素输注设备,能够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控胰岛素剂量,从而使患者的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1]。本文就胰岛素泵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135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研究组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9.13plusmn;2.3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98plusmn;2.26)年,平均空腹血糖(14.32plusmn;3.45)mmol/L;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33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0.02plusmn;2.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65plusmn;2.82)年,平均空腹血糖(14.85plusmn;3.37)mmol/L;对比两组以上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空腹血糖值测量,询问既往糖尿病史,根据患者的血糖、体质、用药等情况确定患者的胰岛素初始量。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用药方法,给予患者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每天4次,并检测患者餐前、睡前的血糖水平,不断调整胰岛素剂量。研究组则采用胰岛素泵(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进行治疗,将每天用量的50%作为基础输出量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再将剩余的50%作为追加输出量在三餐前分配注射,对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进行测量,根据患者病情调控胰岛素注射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评估治疗效果: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为显效,血糖得到控制,症状基本消失为有效,血糖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用 检验,计量资料以(x-plusmn;s)表示,两组对比以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为(37.23plusmn;3.52)u/d,血糖达标时间为(7.12plusmn;2.31)d,住院时间为(6.61plusmn;0.21)d;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为(50.12plusmn;4.35)u/d,血糖达标时间为(12.68plusmn;4.13)d,住院时间为(11.42plusmn;1.15)d;研究组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为:显效36例(52.94%)、有效26例(38.23%),无效6例(8.82%),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显效14例(20.89%)、有效35例(52.23%),无效18例(26.86%),治疗总有效率为73.12%;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平均病程较长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3]。胰岛素泵在糖尿病中的治疗是将胰岛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