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清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观察和护理.doc

发布:2018-01-28约4.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清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观察和护理 张静 程菊英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63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复杂性肾结石行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清石术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7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47例患者45例均I期取石成功,1例Ⅱ期取石成功,1例加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成功。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清石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此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经皮肾镜 超声负压 复杂性 肾结石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112-02 复杂性肾结石多指鹿角状、铸状、多发性结石及直径gt;3cm 的肾结石 [1],用传统开刀方法处理较为困难。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清石术具有创伤小、适应症广、恢复快、出血少、病人痛苦小、易接受等优点,近年来在大中型医院的泌尿外科广泛开展,逐步取代了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的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2],特别适合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我科自2009年8月—2010年12月开展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清石术治疗肾结石184例,其中复杂性肾结石47例,现将其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7例复杂性肾结石病人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22—71岁,平均43.7岁;鹿角状结石8例,铸形结石9例,多发性结石25例,孤立肾结石5例(3例为一侧肾切除,2例为先天性孤立肾);病人术前均行B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KUB+IVU)、CT检查确定结石大小及位置,明确患肾积水情况,其中3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8例无明显肾积水。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先取截石位,在膀胱镜下向患侧输尿管插入4~6F(4~6F即为型号)的输尿管导管(注生产厂家,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材有限公司),尽量将管前端经过结石插入肾盂内接生理盐水持续灌注,留置气囊导尿管后取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在第11肋间或12肋下腋后线和肩胛间线之间,将12#穿刺针经目标肾盏进入肾集合系统,同时经抽出针芯有尿液溢出证实穿刺成功后,导入导丝,退针切开皮肤以F8号筋膜扩张器开始,扩张至F18号,置入工作鞘.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经工作鞘输尿管镜观察并行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或继续扩张至F21号扩张器,置入肾镜外鞘,放入肾镜,行超声负压碎石清石术,术毕常规留置双J管、肾造瘘管及导尿管. 1.3 治疗效果 47例患者中,44例I期取净结石,3例术后残余结石,其中2例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清除结石,1例Ⅱ期取石后清除结石。手术用时45—190分钟,平均约86分钟。术后住院时间7—12天,平均8.5天,术后留置导尿管4—6天,平均4.8天,术后放置肾造瘘管6—10天,平均7.6天,留置双J管4—12周,术后发生出血2例,无感染、周围脏器损伤等其它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病人至指定床位,详细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主管医生及护士等,消除陌生感及紧张心理。在术前检查阶段,专业护士根据病情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手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讲解微创经皮肾镜手术的优越性及大致手术过程,使病人对手术有一定了解并能正确认识,进一步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检查和治疗,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2.1.2 术前准备 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血糖、血生化、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等,做胸部X线片、心电图、KUB、IVU、CT等检查,术前一日常规备皮,沐浴,做药物过敏试验,术前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术前12h禁食、4h禁饮。术前有烟酒嗜好者劝其戒烟戒酒,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咳嗽。术前有高血压者监测血压,必要时给降压药控制血压。 2.2 术后观察及护理 2.2.1 全麻后护理 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6h后病人无不适可改斜坡卧位。术后行持续心电监测及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待平稳后撤去心电监测及吸氧,每2—4h测生命体征1—2天,后酌情测生命体征。 2.2.2 肾造瘘管的护理 术后常规夹闭肾造瘘管2—3h压迫止血,肾造瘘管开放后注意保持通畅,勿折叠、扭曲、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