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走向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

发布:2017-06-06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1.(2015·漳州八校联考)民国之初,广东流传这样的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女子解放,自由选婿。”歌谣内容反映的新风尚,适应于当时的(  ) ①内地乡村  ②发达地区 ③受新式教育的国人  ④满洲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④明显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D两项;辛亥革命、思想解放主要在城市,故①错误,排除A项。故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 C 2.(2015·镇江调研)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众多网友眼球,“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有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 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婚姻习俗变革。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时间“距今80多年前”可判断,该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30年代近代中国的社会情况,材料中《求婚尺牍》的内容体现出了这一时期青年男女形成了新的婚姻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体现出借助传媒进行择偶,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表现出新式婚姻在社会广泛流传,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体现出女性婚姻自主,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5·武汉5月模拟)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可知若推行西装必然会有损中国的民族经济,引发国家经济权利之争,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没有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本质。 [答案] A 4.(2015·湖南五市十校模拟)《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材料中促成“我”婚姻态度转变的社会条件不包括(  ) A.社会制度的变革   B.社团组织的支持 C.法律保障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材料中离婚事件说明与社会制度转变有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家庭妇联……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说明与社团组织有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婚姻法”信息说明法律保护,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信息,故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答案] D 5.(2015·宁波期末)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通讯工具的变迁。依据所学,A项是交通工具,明显与题意不符;19世纪70年代,中国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C项是有声通讯工具,与题意不符;无线电报出现在20世纪初,时间上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答案] B 6.(2015·北京昌平区文综)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下面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有(  ) ①广告的位置   ②人物的服饰 ③建筑的风格   ④出行的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由两则材料可以研究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