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18-05-16约7.31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人教版初中生物下册第64-67页《血流的管道——血管》 2、教材编写特点 学生对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是在实验基础活动中实现的,在实验中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教材创设丰富的情境、图片,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体会血管对人体的意义,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3、教材内容的核心生物思想 探索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过程,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教材设计了多个情境,通过这些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实验、讨论、图片等情境,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和实验基础。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的一些血管,只是比较简单。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第一个困难会出现在血管的结构特点;大的困难应该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思想的形成。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掌握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通过同桌、小组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探究和巩固新知。 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3.能力:尝试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及血液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五.课前准备:实验 课件??学生作业资料 六.课前交流:让学生讨论人在受创伤时的出学情况 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让学生消除心里的紧张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后面的课堂气氛做准备。) ? 七. 教学活动: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活动一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讨论: 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 你能区分几种不同的血管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血流的管道——血管》。 板书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对血管有一个直观认识,感受到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需要,并在学生的观察、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三种血管结构特点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的必要性,并渗透对应思想教育。) 活动二 生物课件 (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课件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的导出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渗透了生物来自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活动中。)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填表: 血管名称 结构 功能 管壁特点 管内血流速度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2.小组交流讨论,并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联系学生本身,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明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思考。) 3.观察书中图片进一步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 4.练一练: (1).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三者都是 (2).人手背上的“青筋”是( ) A.动脉 B. 静脉 C.毛细血管 D.其它组织血管以外的 (3).小刚生病了,去医院输液,针插入的血管是( ) A.毛细血管 B.动脉 C.静脉 D.不能确定 此练习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很有必要的训练。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巩固练习 (1)做同步练习册上有关血管的题目。 (2)汇报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指名填空。 讨论交流:进一步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 小结: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等形式,让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2、贴近生活,加深巩固 (出示)课件 不同血管出血时,如何止血? 3.综合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