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与提案改善简介讲义(正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70515v1.0 IE與提案改善簡介 目錄 ★IE介紹 一.工業工程的發展簡史 二.工業工程的定義﹑目標和功能 三.工業工程的主要技朮 ★提案改善簡介 四.改善的基本知識 五.提案改善的方法 六.提案改善的推動 七.改善建議書和改善報告 一﹑工業工程的發展簡史 工業工程是工業化生產的產物﹐一般認為是上個世紀初起源于美國﹐并且是從泰勒(F.W.Taylor,1856-1915)等人創立的科學管理發展起來的。當時生產沒有采用科學方法﹑工人缺乏訓練﹑沒有正確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大大影響生產效率的。泰勒系統地研究了工場作業和衡量方法﹐創立了“時間研究“(Time Study),改進操作方法﹐科學地制定勞動定額﹐采用標准化﹐極大的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例如﹐1898-1901年在伯利恆(Bethlehen)鋼鐵公司工作期間﹐他研究了鏟煤和礦砂的工作﹐通過試驗測定發現﹐每鏟21磅時﹐裝卸效率最高。泰勒采用科學方法對工人進行訓練﹐結果使搬運由原來每人每天12.5t增加到48t﹐搬運效率提高近4倍。經過這樣改進﹐減少了所需的搬運工人數﹐使搬運費由每頓8美分降低到4美分。 一﹑工業工程的發展簡史 泰勒還提出了一系列科學管理原理和方法﹐主要著作有﹕《計件工資》(1895年)﹑《工廠管理》(1903年)以及《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這是系統闡述他的研究成果和科學管理思想的代表作﹐對現代管理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并被公認為工業工程的開端。所以﹐泰勒在美國管理史上被稱作“科學管理之父“﹐也被稱作”工業工程之父”。 一﹑工業工程的發展簡史 吉爾布雷斯(Frank B.Gilbreth,1868-1924)是和泰勒差不多同一時期的另一位工業工程奠基人﹐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與時間研究密切相關的“動作研究“(Motion Study),就是對人在從事生產作業中的動作進行分解﹐確定基本的動作要素(稱為”動素”)﹐然后科學分析﹐建立起省工﹑省時﹑效率最高和最滿意的操作順序。例如﹐當時按照他的方法培訓的砌磚工人平均作業效率由每小時120塊提高到350塊。1912年吉爾布雷斯夫婦進一步改進動作研究方法﹐把工人操作時的動作拍成影片﹐創造了影片分析法﹐對動作進行更細微的研究。1921年他們又創造了工序圖﹐為分析和建立良好的作業順序提供了工具。 一﹑工業工程的發展簡史 一﹑工業工程的發展簡史 從科學管理開始﹐IE的發展經歷了如上圖標明的四個相互交叉的時期﹐它突出表明不同時期IE的重大發展。 一﹑工業工程的發展簡史 第二時期﹕工業工程時代(20年代后期-現在)﹐IE作為一門專業正式出現并不斷充實內容。繼賓州州立大學之后﹐到30年代美國有更多的大學設立IE系或專業﹔工廠出現了專門從事IE的職業﹔吸收數學和統計學知識﹐創立了一系列IE原理和方法﹐如休哈特博士1924年建立了“統計質量控制”﹐為IE實際應用提供了科學的基礎。還有進度圖﹑庫存模型﹑人的激勵﹑組織理論﹑工程經濟﹑工廠布置﹑物料搬運等方法的產生和應用﹐使管理有了真正的科學依據﹐不再只是憑經驗的一種藝朮。 第三時期﹕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發生影響時期(40年代中期-70年代)。長期以來﹐IE一直苦于缺少理論基礎﹐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計算機和運籌學的出現才改變這一狀況。為解決戰爭中的軍事方案問題而研究出的運籌學是一個新領域﹐主要包括數學規划﹑優化理論﹑博弈論﹑排隊論﹑存貯論等理論和方法﹐可以用來描述﹑分析和設計多種不同類型的運行系統﹐尋求最優結果。用與產品和市場決策﹐可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標。同時﹐計算機為處理數據和對大系統進行數學模擬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因此IE得到重大發展﹐運籌學成為IE的理論基礎。 第四時期﹕工業與系統工程時期(70年代-現在)從70年代開始﹐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用與IE﹐使它具備更加完善的科學基礎與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更廣泛的應用。這時期出現的主要技朮有﹕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系統﹑決策理論﹑控制理論等。 現代工業工程的發展具有如下几個顯著特征﹕ “工業工程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朮﹐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 工業工程的目標就是使生產系統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証質量和安全﹑提高生產率﹐獲得最佳效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