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小练笔 抒写大习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丰富小练笔 抒写大习作摘要: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作文练笔。在人教版的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了“小练笔”练习,它是奠定学生习作的基础,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在充分凭借教材、依托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实施小练笔,进而让学生会习作、能习作,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22-02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崔峦先生还说,“习作能力的根在于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那么,如何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练笔的训练来促进学生会习作和能习作呢?
一、第七册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安排的问题剖析
学期伊始,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对整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做分析、整理、归纳,笔者特别关注了第七册语文教材的小练笔安排,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小练笔次数偏少。整册教材共安排了四次小练笔。P53《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P90《颐和园》:“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P105《搭石》:“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P145《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如果可以把P108《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也作为小练笔的话,那也只有五次。显而易见,就这五次小练笔,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小练笔形式单一。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小练笔的形式比较多的是“我对某某说……”如《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此类小练笔容易口号化,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练笔的积极性。
3.小练笔操作困难。如P145《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此类题目,对家长也有一定要求,若家长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一下子说不出个头头道道来呢。更何况像笔者班里,家长打工的占三分之二,曾调查全班家中有电脑的学生,结果全班63个学生,只有21户家庭安装了电脑和宽带,平时一碰到查找资料的作业,不少家长说要到别人家去上网,十分不便。
二、第七册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安排的问题改进
如何整改小练笔的内容,丰富小练笔的形式,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思考、实践,笔者谈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1.单一之处,改一改。教师应该活用教材,面对形式单一的小练笔题目,可以将它稍作修改。如《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练笔中,据了解,事实上很多学生有更多的话要对不同的对象说,而不仅仅局限于“鸟儿”。鉴于此,笔者就把此次小练笔改成了“读了《去年的树》你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任选一题写一写。A、我想对小鸟说……B、我想对大树说……C、我想对树根说……D、我想对伐木人说……E、我想对作者说……”又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为什么只对台湾青年说?”在细细品读文本之后,笔者觉得那位李博士的行为也一样打动人心,而且为什么只是“说”,很多时候我们表达感激之情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更多的方式。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又把这次小练笔的题目改为“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有幸碰到台湾青年或李博士,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感人的故事呢?”这么一改,大大拓展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更觉得有话可说,写起作文来更是个性飞扬。
2.难写之题,换一换。“以生为本”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从教学实际出发,可以灵活地将一些小练笔的题目进行置换,降低难度,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为降低难度,根据本班的实际,笔者做了以下操作:①播放科技片,领略科技发展给教育、经济、军事等领域带来的变化。②根据你看到的资料,或者结合你平时听到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写一写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容易落笔成文。
3.精彩段落,仿一仿。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