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4.7升华与凝华(教案).docx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7升华与凝华(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第七节“升华与凝华”。主要包括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状态,以及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本节课通过升华与凝华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及其区别。
②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2.教学难点:
①掌握升华与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及其机制。
②分析和解释复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升华与凝华行为。
教学资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多媒体投影仪
-实验器材(如干冰、烧杯、酒精灯等)
-视频资料(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实例)
-互动式白板
-实验指导书
-学生实验报告单
-教学PPT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如“为什么冰块会在室温下慢慢变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升华与凝华的学习。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详细内容:
-讲解升华与凝华的定义,通过展示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
-通过实例讲解升华与凝华的区别,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升华,而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露水的过程是凝华。
-分析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强调物质在升华时吸热,在凝华时放热。
3.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详细内容:
-学生分组进行干冰升华实验,观察干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利用烧杯和酒精灯进行水的凝华实验,通过控制温度观察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学生通过视频资料观察自然界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如霜的形成、雾的出现等,并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举例回答:
-让学生讨论升华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冰箱中霜的形成(凝华)、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凝华)、夏天冰棍周围的水珠(升华)。
-学生分析升华与凝华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如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的升华与凝华速度和现象的变化。
-学生探讨升华与凝华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冷冻干燥技术中的升华过程,以及凝华在气象学中的重要性。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区别、能量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强调升华与凝华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知识点梳理
1.物质状态的基本概念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升华与凝华的定义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3.升华与凝华的特点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升华与凝华不经过液态,直接在固态与气态之间转化。
4.升华与凝华的实例
-升华实例: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
-凝华实例:水蒸气遇冷直接凝结成霜。
5.升华与凝华的条件
-升华需要温度和压力的条件,通常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下发生。
-凝华需要物质处于过饱和状态,并在较低温度下发生。
6.升华与凝华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自然界中的升华现象:雪的升华、冰山融化后的水分蒸发。
-自然界中的凝华现象:露水、霜、雾凇的形成。
7.升华与凝华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冷冻干燥技术:利用升华原理,将物质中的水分在低温低压下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以保持物质的活性成分。
-气象学:凝华在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8.升华与凝华的能量变化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释放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9.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观察
-实验观察升华现象:使用干冰,观察其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实验观察凝华现象:使用水蒸气,观察其在冷表面直接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10.升华与凝华的实际测量
-测量升华速度: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测量固态物质变为气态的速度。
-测量凝华热:通过实验,测量物质在凝华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物质状态变化的故事——升华与凝华》,该材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和应用。
-视频资源:“自然界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