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升华与凝华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
4.7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升华与凝华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的物理本质,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状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物质的基本状态有一定的了解,如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然而,对于升华与凝华这一较为复杂的现象,学生可能只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它是一种物质状态的变化,但对其原理和实际应用可能理解不深。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对物理现象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操作来理解概念,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升华与凝华的概念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难以区分升华与凝华与其他状态变化(如汽化、液化)的区别;二是实验操作中可能因为实验条件控制不当而导致结果不准确;三是对于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烧杯、显微镜等)。
2.软件资源:科学教育软件、物理教学课件。
3.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科学教育网站。
4.信息化资源:在线实验视频、科学教育论坛。
5.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生活中常见的升华与凝华现象的视频,如冰块在室温下融化、水蒸气在冷面上形成霜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好奇心。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升华与凝华现象的理解,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物质状态变化的概述:介绍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强调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3.升华与凝华的原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如分子间作用力、温度等。
4.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升华与凝华现象,如干冰升华、水蒸气凝华等。
5.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升华与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保鲜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互动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物质状态变化”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提问: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与凝华现象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物质状态变化的科普文章:介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如《物质的奇妙状态变化》。
-物质状态变化的历史:讲述物质状态变化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发现和科学家们的贡献,如《物质的秘密:从固态到气态》。
-实验室安全知识:讲解进行物质状态变化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