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pdf
《太平经》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太平经》的消费伦理思想分三个层次:一是提出并
论证了“万二千物具生出”这一衡量社会消费品是否达到
富足的标准,二是提出并论证了“随力聚之,取足不穷”的
获取消费品的途径,三是提出并论证了“二大急一小急”的
消费需求层次论#65377;《太平经》消费伦理思想的价值取
向继承了先秦道家自然主义的传统,以天地人“三合相通”
的思维模式为特色,观点独到而深刻,拓展了道家自然主义
经济伦理思想的深度,对现代社会重构新型的消费伦理仍有
启迪意义#65377;
管国兴(1964―),男,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经济管理;钟海连(1968―),男,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道家道教与中国哲
学#65377;(江苏南京210093)
《太平经》是道教早期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围绕“去乱
世,致太平”这一治国目标,在融合先秦儒#65380;道
#65380;阴阳#65380;术数#65380;神仙等诸家思想资源
的基础上,以天地人“三合相通”为思维模式,以道法自然
为价值取向,在消费伦理方面提出了不少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拓展了道家自然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深度,丰富了中国古代
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容#65377;
一#65380;“万二千物具生出”:消费品富足与否的衡
量标准
《太平经》在讨论富足观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
题:国家或社会达到什么样的情况才是真正的富足,处于什
么样的情况则是真正的贫穷?从消费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
可以转换为: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社会提供的消费品是否
真正达到富足?《太平经》提出这一问题既有思想上不同于
俗见的独到性和深刻性,同时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65377;因为,汉代社会通行的观念认为,社会拥有的东西
多,就是富足,拥有的东西少就是贫穷,即所谓“多所有者为
富,少所有者为贫”[1](P29)#65377;《太平经》认为这是
一种似是而非的富足观,比如,一个国家如果“多邪伪佞盗
贼”[1](P29),就可以说是富足吗?如果老百姓拥有的多,而
君王拥有的少,难道就可断言这个国家贫穷吗?所以在讨论
如何治国以实现国家富足之前,《太平经》认为有必要先弄
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富足和贫穷,然后才能找到实现国家富
足的办法#65377;
《太平经》认为:“富之为言者,乃毕备足也#65377;天
以凡物悉生出为富足,故上皇气出,万二千物具生出,名为富
足#65377;中皇物小减,不能备足万二千物,故为小贫
#65377;下皇物复少于中皇,为大贫#65377;无瑞应,善物
不生,为极下贫#65377;”[1](P30)《太平经》所说的“万
二千物”是依术数推导出来的物种数目[1](卷九十三),指
天地间本应产生的万事万物,不仅包括一般所谓的财物,还
包括一切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物种,包括动物#65380;植
物等#65377;在《太平经》看来,上天以好生为特性,万二千
物皆可生出;大地则好养万物,万二千物都能养成#65377;
故治国者如能持仁爱之心与天地之生#65380;养的特性相
应,则天下富足,立致太平:“上君子乃与天地相似,故天乃
好生不伤也,故称君称父也#65377;地以好养万物,故称良
臣称母也#65377;人者当用心仁,而爱育似于天地,故称仁
也#65377;此三者善也,故得共治万物,为其师长也
#65377;……今真人以吾书付有道德之君,力行之令效,立
与天相应,而致太平,可名为富家,不疑也,可无使帝王愁苦,
反名为贫家也#65377;”[1](P32)从消费伦理的角度来解
读,《太平经》在此提出了一个判断社会生产的消费品是否
富足的标准:富,是完备而且充足之义,天地之间原本是万事
万物完备充足的,如果各类物种都能产生出来且数量充足,
就是真正的富足,否则,就是小贫#65380;大贫或极下贫
#65377;《太平经》把上述各种贫称之为“天地之贫”,即
没能体现大自然的本性之贫#65377;而富亦有不同程度的
划分:“能致万二千物,为上富君也#65377;善物不足三分
之二,为中富之君也#65377;不足三分之一,为下富之君也
#65377;无有珍奇善物,为下贫君也#65377;”[1](P30)善
物,指生命力强的物种#65377;这就是说,社会消费品富足
的标志是:不但人类所需的物种齐全#65380;数量充足,而
且这些物种生命力旺盛,天地之间一片繁荣#65377;
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