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人物及其伦理思想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墨家人物及其伦理思想 墨子生平及墨家社会背景 墨子的品性 墨子的思想 第一节墨子与墨家 一、墨子生平 墨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生卒年月应在(前468-前387年)应是鲁国人。也有人说为宋国人。《史记》上记载的较少。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可见,在西汉初年,墨翟的事迹已不能确知。但是,各家的记载都说明,墨翟学派是孔子以后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 墨子曾经学习儒家学说,但认为儒家诸多礼节要求过于繁琐,许多观点在实际中实行起来太困难,于是针对儒家思想,提出了自己思想体系。 战国时墨学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篇》)。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 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成为绝学。 二、墨家及其社会背景 在西周,天子、诸候、封建主都有自己的军事专家,当时军队的骨干是由世袭的武士组成。后来这些武士专家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为人雇用,替人打仗,并以此为生,这些人被称为游侠。 《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些都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大部分的墨家学说都是这种道德的发挥。 墨子及其门徒与普通的游侠有两点不同: 一是,普通游侠只要得到报酬,或是受封主的恩惠,就不论什么仗他们都打,墨子及其门徒则不然,他们强烈反对侵略战争,只愿意参加自卫战争. 二是,普通游侠,只限止信守职业道德的条规,无所发挥,而墨子却详细阐述了这种职业道德,论证其合理性、正当性。于是一个拳的学派就产生了。 在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源于依附于封主、贵族的专家,他们本都是上层阶级的一个分子。到后来,儒仍然大都出身于上层或中层;而侠则更多地出身于下层阶级。 在古代,礼乐之类的社会活动完全限于贵族,在平民看来都奢侈品。没有实用价值,墨子和墨家正是从这个观点,来批判传统礼乐及其维护者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的。 在春秋时,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一点也不亚于孔学,甚至有超越孔学之势。 墨子虽然出身士大夫之家,但他是从庶民升上来的。而孔子正好相反,是从贵族阶层衰落下来的。这一点也许是分析儒墨学说的钥匙。 孔子出生于周公的封地鲁国。鲁国当时有“周礼尽在鲁的盛誉。孔子子对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他穷一生的精力都在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他们是合理的、正当的。 墨子则相反,他认为这些东西既不正当,也不适用。并且力求简单一些、有用一些的东西来代替。 简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认为古代文化是合理的、正当的,甚至是尽善尽美的。 墨子则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则是战斗的传教士。他传教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制度和规范,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 所以说,墨子是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孔学的后人子夏、子张对墨家学说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攻击。当时,孔学、墨学并称”显学“,是两个很有影响且又对立的学派。 任继愈认为,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替劳动阶级呐喊的思想家。他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忧患,并且勇敢地揭露和抗议王公大人们侈靡好战争,墨子为和平和正义奋斗了一生。 他学识渊博,匠心独具,他创立的墨家是当时唯一能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 先秦诸子中也有一些非难他的学说,但不论是他的同情者,还是他的论敌,大都赞佩他见义勇为,劳身苦志以救天下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 就连激烈辟墨的孟子,尽管骂他”无父“,但也承认他”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是个利他主义者。 《庄子·天下》篇中也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杭不舍也,才士也夫!“ 然而,汉以后的数千年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思想家囿于儒家正统思想之偏见,大都重复孟子”无父“之辞,对墨子肆意攻击。 其间,偶有一两个同情者,如韩愈,也不免戴着儒家的有色眼镜,在墨子身上看出所谓与孔学相同的地方,才替墨子说了几句好话。 总之,在封建时代,不可能对墨子作出公正的评价,因而几乎成为”绝学“。 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墨家主张”兼爱“。这一思想及其实践追求,对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对维护该制度的儒家学说,都是一种否定与尖锐的批判。 它脱离了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与宗法等级社会制度,违背了中华民族家族本位价值与心理情感。因而,墨家受到排斥和否定便是非常自然的了。 到了近代的民主革命时期墨学又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可贵的就是他那一点庶民精神。 二、墨子个人品性 1、品德高尚: 墨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品德极为高尚的少数人物之一 其一,生活目的: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 墨子出身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天然的同情,对民众的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