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题阅读的课型剖析.ppt

发布:2017-03-16约4.53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于永正老师说:如果把读书比作精神大餐,把教材比作母乳,那么《新语文主题阅读》与《主题式·经典诵读》两套读本,就是最贴近母乳的“婴儿奶粉。 内容提要 一、“大单元教学法”诞生的背景及其流程。 二、“大单元教学法”的七个基本课型 。 1、“单元导读”课型; 2、“整体识字”课型; 3、“以文带文”课型; 4、“读写联动”课型; 5、“自主阅读”课型; 6、“双基训练”课型; 7、“展示分享”课型。 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教材体系, 解决了“多读书”,“读好书”的问题。 “一主两翼”的教材体系 催生了“大单元教学法体系” 过去,一个单元,用14课时,教4篇左右课文; 现在,一个大单元,同样用14课时,却要教22篇 课文。阅读量是原来的5.5倍。这就是高效教学。 但是,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怎么解决? ——能教完教材吗? ——能保证质量吗? ——能减轻负担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大单元教学法”诞生了 一个大单元14节课的7种课型的整体安排 一、“以文带文”课型 课型特点:“大单元教学法”的核心课型。一篇精读文 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阅读量大,效率高。 1、精读文与略读文的关系: 1)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 2)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对比、类比) 2、精读文与略读文时间比:一般为3:1。 3、策略:突出重点, 优化整合,取舍得当。“伤其 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以文带文”的课堂结构 一般为三个基本模块: ——读的模块(15分钟左右)读中认字;读中释词;读中品句;读中析篇;读中悟理……基本上不提问。 ——说的模块(10分钟左右)说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说心得体会;说学习方法……围绕一个问题展开。 ——背诵模块(5分钟左右)一学期完成课内30个片段背诵。 “ 读—说—背”都是学生的活动,从吸收到倾吐,从理解到 表达,从感知到内化,将消极的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语言,符 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精读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在重点段上下功夫:下面这段文章只占全文篇幅的七分之一。但却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集中突出了本单元的主题——父爱如山。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 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难不堪,到处都是 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 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带一篇读略文 《不上锁的门》 1、读一读:根据自学提纲读:画出关键性语句,想一想“不上锁的门”说明了什么?批上你的看法。(3分钟) 2、说一说:围绕“不上锁的门”说明了什么?讨论(2分钟) 3、讲一讲:学生读:不上锁的门……教师点评(1分钟) ——是随时可进入的门,是永远打开 的门…… ——是时时盼儿归,刻刻望儿回的门…… ——诉说着母亲的焦虑和期盼…… ——门上悬着一颗慈母心,门内饱含慈母情…… ——是母亲博大的胸怀…… ——是母亲盼儿归望眼欲穿的眼睛…… ——是母亲滴血的心……(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录批注) 二、“单元导读”课型 “大单元教学法”的第1个课时。 《单元导读》+“以文带文课型”=单元导读课型 教学目的: 1、以编辑思路为依据,总揽全局,明确单元主题;明确学习重点,明确主要的学习方法。 2、精读一篇文章,略读1-2篇文章。 课堂结构: 1、读《单元导读》。领会编者的编辑思路 。从第一段提炼出单元主题,背诵其中的要点;从第二段找出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法。这两个要点要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 2、精读一篇。领会单元主题,尝试使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 3、略读1篇文章。 如:五上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 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 的要求。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 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第一段是单元主题的诠释。后面的课要多次再现。)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 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第二段是阅读方法的提示。) 三、“读写联动”课型 以文带文+写片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