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章伦理学流派之美德伦理.ppt

发布:2019-01-26约1.93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伦理学流派之 美德伦理学 教学目标 通过对美德伦理学之美德概念、美德伦理学产生原因、源流、特征的了解,通过阅读美德伦理学的原著,分析美德伦理学的案例,理解美德伦理学的理论特征和实践意义,做一个有美德的人。 教学内容 引子——看生病的朋友的理由 一、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兴起 二、何谓美德 三、为何需要美德 四、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特征 五、美德伦理与正确行动 六、美德伦理学的归宿 引子——看生病的朋友的理由 我的一个朋友生病了,我去看他,他对此千恩万谢,我真诚地告诉他,那只是我的义务而已,他为此深受打击。 ——道德的精神分裂症 一、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兴起 1、美德伦理学的源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我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2、基督教的神命论:律法主义的道德观 3、文艺复兴后道德世俗化:失落的心灵与挥之不去的律法主义——以行动为中心的道德理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4、当代社会道德:对道德精神分裂症的反思 5、契机:1958年,G.E.M.Anscombe的《当代道德哲学》是对当代主流道德理论发起的战斗檄文。 6、美德伦理学在当代兴起的表现 (1)对所谓主流伦理学理论的批判 A、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学忽视了重要的人际关系 B、忽视了道德培养的维度 C、不合时宜的律法主义 (2)对古代资源的现代重构 (3)大师频出 二、何谓美德 1、从事物之功能到德性 2、从德性到伦理德性 3、伦理德性中的美德与恶品 美德:美德伦理学家认为美德就是一个道德上善的人所拥有的道德品质。 品质:一个人所拥有的一种相对固定的、习惯性的行动倾向和行动模式。 行动——(习惯)品质——人格 4、美德诸要素 A、美德与习惯:习惯可能是无意识或者条件反射形成的,美德必定是主动有意识地形成的;习惯是单向的,美德涉及知、情、意、判断、行动等多向度;习惯不涉及道德评价,而美德则涉及。 B、总之,美德是道德知识(理性判断)、情感(赞成与反对)与意志(决定方向总是倾向于某种动机)的综合体。 5、美德可教——通过习惯和训练 6、如何衡量一个美德?——亚里士多德:中道;共同体设定;与遵守道德原则相结合 7、美德的分类 A、亚里士多德:理智美德与伦理美德 B、当代美德伦理学家: 道德美德与非道德美德 基要美德与非基要美德 基要美德的两个特征: 不依赖于、不属于其他美德 其他美德或者是某种基要美德,或者从属于某种基要美德。 8、美德是统一还是多元的 古代:多数人认为是统一的 面临的困难:美德相互冲突如何做? 当代:大多数人认为是多元的 哪一个更重要考验的是行动者的实践智慧。 8、美德伦理学与道德相对主义 A、不同人有不同的美德 B、不同的社会遵循不同的美德 C、回应相对主义:相同的美德是否可能? 亚里士多德:共同的美德以共同的人性为基础 三、为何需要美德 哲学辩护之一:具有美德是一件好事,因为具有美德的人习惯于、倾向于做道德上正确的事情。即美德具有工具性价值。 哲学辩护之二:美德本身值得追求。因为美德本身就是至善的组成部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至善就是幸福(福祉)。但为什么人类的至善是福祉呢?因为是人性的要求。人性的最本质部分在灵魂,而灵魂是理性的。 四、美德伦理学的特征 1、以行动者为中心而不是以行动为中心 2、更多地关注“being而非“doing 3、更多关注我应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我应如何行动 4、更多采用美德论概念(好、优秀、美德)而不是义务论概念(正当、义务、职责) 5、反对将伦理学简化为一套生硬的规则体系。 五、美德伦理学与正确行动 伦理理论的理论目标与实践目标(善论与德论):证明某个行动为什么是正确的与在具体情况下如何决策 1、美德伦理学的价值论:道德价值与非道德价值的相互关系如何呢? 第一种可能:亚里士多德路线——非道德价值更基本 第二种可能:美德具有更根本的地位,非道德价值用道德价值来定义。一个生活是好的,因为它充满了有美德的活动。 2、美德伦理学的德论:即如何正确地行动 罗莎琳. 赫斯特豪斯认为: A、美德论原则:一个行动在某种环境下正确的,当且仅当一个有美德的行动者在该环境下会做出该行动。 B、美德伦理学家自吹的优点: 具体性、丰富性、有机性(能动性) C、实际上的困难 无法为行动提供精确的指导 在应用领域不具有实用性。(原因在于:人们对有美德的人的理解会有分歧) D、更大的困难是理论上的: 美德论原则面临的游叙弗伦两难 两难中的一支:行动正确是因为有美德的人做遭遇了迂回解释的困难 两难中的另一支:直接与原则冲突 六、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归宿 和规范伦理学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