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十二多因子选股策略..doc

发布:2017-01-10约2.6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able_main] 专题研究类模板_new 专题研究| 2011年9月21日 多因子选股策略 [table_research] 研究员:魏刚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0120042 ? 025 ? weigang@ /4074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十二 [table_relate]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十一:分析师预测因子分析》 2011-08-31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十:股东因子分析》 2011-08-30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九:交投波动因子分析》 2011-08-24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八:动量反转因子分析》 2011-07-27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七:盈利因子分析》 2011-07-27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六:成长因子分析》 2011-07-12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五:估值因子分析》 2011-07-06 《数量化选股策略之四:规模因子分析》 2011-06-30 在前面几篇报告中我们对规模因子、估值因子、成长因子、盈利因子、动量反转因子、交投波动因子、股东因子和分析师预测因子进行了分析,其中规模因子(总市值)、估值因子(市盈率TTM)、动量反转因子(前1个月涨跌幅)、波动因子(前1个月波动率)、分析师预测因子(最近1个月净利润上调幅度)等是较为显著的因子。 由总市值、市盈率TTM、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前1个月涨跌幅、前1个月日均换手率、前1个月波动率、户均持股比例变化、机构持股变化、最近1个月净利润上调幅度等10个因子构造的等权重多因子策略表现较好。由综合得分最高的20只中证800指数成份股构成的等权重组合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间的累计收益率为1517.29%,年化收益率达54.34%;由综合得分最高的50只中证800指数成份股构成的等权重组合同期的累计收益率为1059.72%,年化收益率达46.54%;同期沪深300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为200.16%,年化收益率为18.69%。 由总市值、市盈率TTM、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前1个月涨跌幅、前1个月日均换手率、前1个月波动率、户均持股比例变化、机构持股变化、最近1个月净利润上调幅度等10个因子构造的加权多因子策略表现较好。由综合得分最高的20只中证800指数成份股构成的等权重组合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间的累计收益率为1814.25%,年化收益率达58.45%;由综合得分最高的50只中证800指数成份股构成的等权重组合同期的累计收益率为1127.26%,年化收益率达47.84%;同期沪深300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为200.16%,年化收益率为18.69%。 影响股价走势的主要因子包括市场整体走势(市场因子,系统性风险)、估值因子(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市现率、企业价值倍数、PEG等)、成长因子(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增长率等)、盈利能力因子(销售净利率、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营业费用比例、财务费用比例、息税前利润与营业总收入比等)、动量反转因子(前期涨跌幅等)、交投因子(前期换手率、量比等)、规模因子(流通市值、总市值、自由流通市值、流通股本、总股本等)、股价波动因子(前期股价振幅、日收益率标准差等)、分析师预测因子(预测净利润增长率、预测主营业务增长率、盈利预测调整等)。 在前面几篇报告中我们对规模因子、估值因子、成长因子、盈利因子、动量反转因子、交投波动因子、股东因子和分析师预测因子进行了分析,其中规模因子(总市值)、估值因子(市盈率TTM)、动量反转因子(前1个月涨跌幅)、波动因子(前1个月波动率)、分析师预测因子(最近1个月净利润上调幅度)等是较为显著的因子。本文我们将筛选因子组合构建多因子选股模型,分析多因子选股模型的表现。 比较常用的因子回报度量方法有:横截面回归法和排序打分法。横截面回归法利用因子的取值(风险暴露)与下期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以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的回归系数定义为因子回报。FF排序打分法原型是由Fama和French提出,通过对因子暴露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股票组合减去排名靠后的股票组合下一期的平均收益率定义为因子回报,他们提出的排序法已经被发采用。我们采用排序法对各因子进行分析。 (1)我们的研究范围为中证800指数成份股; (2)研究期间为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 (3)组合调整周期为月,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后构建下一期的组合; (4) 我们按各指标排序,把800只成份股分成:(1-50)、(1-10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