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认模式.doc

发布:2017-06-07约2.5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认模式 企业的财务活动其实质就是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循环和周转的过程。现金如同企业的新鲜血液,维持着企业日常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分配、再筹集、再投资、再分配,一次次的循环构成了企业资金的流动。   现金是企业内部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同时也是收益性最差的一项资产。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的话,会造成企业资金短缺,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营。相反,如果现金持有量过多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现金余额确定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报酬的权衡问题。   企业持有现金的主要动机   企业中的现金定义是比较广泛的,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企业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动机:   交易动机   是指公司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支付需求而持有现金。这是企业持有现金的主要动机。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买材料、支付工资、缴纳税金、偿还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必须要用到现金支付。由于企业每天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以应付频繁支出是十分必要的。   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是指企业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的需求。   投资动机   是指企业持有一定量现金以备满足某种投机行为的现金需要。例如市场上可能出现的良好的投资机会,企业便可用手头持有的现金进行投资。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认   最佳现金收支持有量是企业进行现金收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最佳现金持有水平既能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的需要,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潜在收益。   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主要确定方法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和随机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将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作为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持有现金的成本主要有资本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现金持有量越多,资本成本就越高,而短缺成本就越低。管理成本一般不会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变化而变化。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时候,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不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   通过计算比较,选取持有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此时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成本分析法的计算公式:   相关总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式中:   C──期初现金余额   C/2──该期的平均现金余额   K──有价证券在该期间内的利率   T──一个周期内现金的总需要量   F──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   其中,F、T、K为常量,C为变量。   为求出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对公式中的变量C求导,并令其为零。即:   随机模式   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的现金持有量确定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需求,预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争取将企业现金持有量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   如果H为上限,L为下限,Z为目标控制线。现金余额升至H时,企业可购进(H-Z)的有价证券,使现金余额回落到Z线;现金余额降至L时,企业出售(Z-L)金额的有价证券,使现金余额回落到Z的最佳水平。   目标现金余额Z线的确定,可按现金总成本最低,即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之和最低的原理,并结合现金余额可能波动的幅度考虑。   随机模式的计算公式: 式中:   Z―目标现金余额   H―现金持有量的上限   L―现金持有量的下限   F──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   Q2──日现金净流量的方差   K──持有现金的日机会成本(证券日利率)   假设:某企业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为10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9%,日现金净流量的标准差为900元,现金余额下限为2000元。若一年以360天计算,求该企业的现金最佳持有量和上限值:   由上例可见,该企业现金最佳持有量为8 240元,当现金余额升到20720元时,则可购进12480元的有价证券(20720-8240=12480);而当现金余额下降到2000元时,则可售出6240元的有价证券(8240-2000=6240)。   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下权衡现金持有成本与转换有价证券的成本,使二者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余额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运用存货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是以下列假设为前提的:(1)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可通过证券变现取得,且证券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2)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总量可以预测;(3)现金的支出过程比较稳定、波动较小,而且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通过部分证券变现得以补足;(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