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1.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共4篇文章,围绕“爱国”这一鲜明的主题。其中2篇是诗歌,一是现代诗歌,一是古诗。还有2篇是中外名人爱国的故事。 “爱国”理应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生的指南针。 学习这些课文,能够点燃他们的爱国激情,在喜与悲的精神碰撞中,产生一种为国奋发向上的责任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全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怀着亡国之恨流亡异国他乡,在国外他不忘国耻,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在他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4、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7、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8、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9、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10、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1、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本单元重点、难点:
1、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2、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6、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大部分学生活泼开朗,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能按时完成课内和课外作业。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上课小动作较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更有一小部分同学从低年级起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存在懒惰心理,厌学﹑怯学,学习习惯较差,有待于在本学期对这些同学加强培养。在课堂上,优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刻、透彻,对老师提的问题回答的很到位,并能灵活地将在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日记或习作中去。中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不能自觉地应用。学困生在阅读、理解都比较吃力,不能主动积累,甚至连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都成问题。
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是本单元教学重点,我校从三年级就开始的自主作业《快乐语文》就有这收集资料这项训练,但大多数学生仅仅只是从教辅材料中抄下来,并没有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因此,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所要突出的。其中《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比较好的训练点。
近几年来由于我校重视双基的落实,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阶段性检测中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平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