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doc

发布:2018-01-27约3.0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1宾县中医院 150400 ;2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中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我院治的80 例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主要采用两种麻醉方式:全麻以及硬膜外麻醉,患者例数分别为40例。结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通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等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对于糖尿病患者手术时血糖的影响低于全麻。糖尿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的平稳程度,降低机体应激反应,能够减少或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升患者术后的康复率,是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时较佳的一种麻醉方法。 【关键词】外科手术;糖尿病;麻醉 外科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2%-5%,因其比较容易并发感染以及高血糖等疾病,机体的代谢出现紊乱,导致该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 倍。有效、合理的麻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就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6 例,女14 例,年龄在31-6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plusmn;1.6)岁,病程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8plusmn;1.5)年;对照组40 例,男24 例,女16 例,年龄在32-6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plusmn;1.8)岁,病程在1-8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1plusmn;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gt;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降糖,控制血糖。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血糖,以10-13 mmol/L 为宜。8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给予充分吸氧,麻醉诱导采用1 mg/kg 异丙酚和20 mu;g/kg 芬太尼等静滴。气管插管,0.09 mu;g/ (kgbull;min)芬太尼、3.5 mg/(kgbull;h)异丙酚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在T8-T9 穿刺注射利多卡因2-4 ml,之后间隔注入罗哌卡因。此外,观察指标是: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当患者血糖升高时可给予降压药物治疗,麻醉结束后,观察两组的血糖水平变化和尿酮含量变化。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chi;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lt;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糖尿病患者术前使用胰岛素将其血糖控制在10-12 mmol/L 之间,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术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低血糖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血糖较为稳定,且能够及时地清醒,顺利拔管。两组比较,全麻组血糖的升高程度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且使用胰岛素的剂量多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全麻组清醒时间为(5.32plusmn;1.26)h,明显长于硬膜外麻醉组的(3.16plusmn;1.04)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糖尿病外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分析 外科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但国内对此的报道并不多。麻醉增强了糖尿病患者的应激反应,使原本糖代谢异常的机体加重、失衡。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高和并发症多的原因。本次探究麻醉管理的有效方式,希望更好的维持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平衡。糖尿病对手术的低耐受性也使手术危险性相对增加,术中麻醉、气管插管等可使血糖水平不同程度升高。本次探究发现,患者手术1 h 血糖水平即明显升高,且对照组(全身麻醉)升高水平和胰岛素用量均高于观察组(硬膜外麻醉)。糖尿病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要求很高,麻醉的优劣直接影响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发生。若不慎选择了错误的没张嘴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心血管意外、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研究发现,由于硬膜外麻醉较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