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胡喜军.doc

发布:2018-01-29约3.0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胡喜军 黑龙江省依安县太东乡卫生院 161500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中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以及尿酮变化。结果:8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没有意外情况出现,麻醉手术后患者血糖有所增加,处在一个可控制范围内,两组患者血糖含量及尿酮变化有较大的差异,且硬膜外麻醉组的变化率低于全麻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血糖的影响比采用全麻要小,硬膜外麻醉方法取得的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外科手术;麻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外科手术中,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使机体代谢紊乱,手术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少不了麻醉,但是麻醉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麻醉处理不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选择我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中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这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最小的32岁,年龄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为(51plusmn;1.5)岁,患者病程最短的1年,病程最长的8年,平均病程为(4plusmn;1.5)年。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男女比例为5:3,年龄最小的30岁,年龄最大的66岁,平均年龄为(48plusmn;1.5)岁,患者病程最短的1年,病程最长的6年,平均病程为(3plusmn;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临床诊断确定患者的血糖高低水平,分清糖尿病的类型,并做好术前血糖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应维持在6.5mmol/100mL-8.2mmol/100mL。对于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损害者应当了解其心、肾功能状态,检查ECG、BUN,必要时应检查肌酐清除率并进行心脏运动负荷试验。 1.2.2对照组患者的处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舒芬太尼0.3ug/kg、依托咪酯0.4mg/kg、维库溴铵0.12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必要时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1.2.3观察组患者的处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试验剂量为2%的利多卡因3-5mL,首次维持量为1%的罗哌卡因6-10mL,以后根据手术时间追加维持量。 1.3观察指标 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血糖指标的变化,当患者血糖升高时,可以适当添加降糖药物,麻醉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以及尿酮变化,记录胰岛素用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plusmn;标准差(Xplusmn;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lt;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80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没有意外情况出现,麻醉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血糖都有所提高,血糖处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术后1h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含量分别为(15.2plusmn;2.2)mmol/L和(12.9plusmn;2.4)mmol/L,术后1d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含量分别为(19.3plusmn;2.1)mmol/L和(14.2plusmn;2.2)mmol/L,两组患者血糖含量及尿酮变化有较大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率低于对照组。 5.讨论 外科手术是指医护人员利用医疗设备,在人体或其他生物组织,以外力方式排除病变、改变构造或植入外来物的处理过程,这种手术带有一定的创伤性, 糖尿病患者的耐受性较正常人低,在进行外科手术的过程中,选择麻醉方式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