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0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题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杀菌机制:使菌体脱水干燥、大分子变性。 杀菌条件:80~100℃ 1h可杀死繁殖体,160~170 ℃ 2h 可杀死芽胞。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 流通蒸汽消毒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三)滤过除菌法 滤器和层流室 化学消毒灭菌法 消毒剂的种类 消毒剂的应用 (一)杀菌机制 1.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to denaturate and coagulate proteins of bacterial cell 酚类--石碳酸、来苏、洗必泰等。 醇类--70%~75%乙醇杀菌力最强。 重金属盐类--红汞等。 烷化剂--甲醛等,杀菌力强,但毒性大,有致癌性。 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to interfere enzymatic system and metabolism of bacterium 氧化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等,与细菌的酶结合使之失去活 性。过氧乙酸 对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真菌、病毒都有杀灭作用。 3.损伤菌细胞膜 to damage cell membrance of bacterium 表面活性剂、脂溶剂:增加菌细胞表面张力,并增加其通透性使细菌破裂。 注意:大多对人体组织有害,只能外用或环境消毒。 (三)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能力分三大类 1.高效消毒剂 (high-level disinfectants) ①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和漂白粉)②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③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④环氧乙烷 2.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ants) ①含碘消毒剂(碘酊、碘伏) ②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 3.低效消毒剂 (low-level disinfectants) ①季铵盐类 (苯扎溴铵) ②氯已定 ③高锰酸钾 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 消毒灭菌的运用 1.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灭菌。如针头、注射器、手术器械、注射液体、敷料、静脉导管和尿道插管等。 2.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用消毒即可。如呼吸机、麻醉机、胃镜、支气管镜、阴道窥器、体温计和口腔器械等等。 (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1.物理消毒法 ①紫外线照射(1.5W/m3,1h)最常用;②滤过除菌:空气通过孔径小于0.2μm的高效过滤装置以除去细菌和带菌尘埃。 2.化学消毒法 包括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①过氧乙酸喷雾、熏蒸;②过氧化氢喷雾;③二氧化氯溶液喷洒;④中草药点燃烟熏。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人体手上的细菌可分为暂住菌和常住菌两大类。用肥皂和流动水经常并正确洗手 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消毒剂消毒。常用的有75%酒精、0.2%过氧乙酸、0.4 %~0.5 %氯已定溶液等。 (四)黏膜的消毒 口腔黏膜3%过氧化氢、尿道、阴道、膀胱0.1%~0.5%氯已定。 (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 50g∕L次氯酸钠、漂白粉等。 (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 日常生活用具:煮沸、 0.5%过氧乙酸浸泡。 家具: 0.2 %~0.5 %过氧乙酸。 (七)饮水的消毒 自来水:氯气、漂白粉。 (八)环境的消毒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一、微生物的种类 二、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三、微生物的数量 四、消毒剂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五、温度 六、酸碱度 七、有机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biosafety)是生物技术安全(safety of biotechnology)的简称。 狭义地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