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一语文]15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ppt

发布:2018-03-01约2.43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观沧海》 作者生平馆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白居易为什么做《钱塘湖春行》?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想一想: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2、哪些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 初平: 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新燕: 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渐欲: 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 浅草: 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写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景。早莺、新燕。 颈联:写景。乱花、浅草。 尾联:“行不足”,陶醉、流连忘返之情。 春意融融 生机盎然 动 静 抒发了诗人游春的喜悦之情。 * * 中国古代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格律诗) 词 (长短句) 曲 古风 乐府诗 诗无定句 句无定字 律诗 绝句 五言 七言 杂剧 散曲 小令 套数 小令 中调 长调 古代诗歌四首 ——曹 操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朗读正音 jié dàn sǒngzhì Xiāo sè zāi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登临 来 副词,多么 耸立 水波动荡的样子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助词,主谓 代词,指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极点 介词,用 一、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诗想像的? 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二、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实景) (想象)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停宿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律诗的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规定为四句 。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朗读正音 品读欣赏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颈联:“海日生残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