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学年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称霸世界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种观点(? ? )
A.错误。因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制约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B.错误。因为美国已经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
C.正确。因为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D.正确。因为苏联的解体使美国失去了制约力量
2、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了“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即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3、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4、1945年 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款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了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对日政策变化的原因是(? ? )
A.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缓和与日本矛盾
B.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C.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D.利用日本对抗西欧
5、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段话道出了(?? ?)
A.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B.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 C.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 D.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 6、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了。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7、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
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8、“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
A.“一边倒”的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10、《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
A.合作经营 B.集体劳作
C.重农抑商 D.自给自足
11、( )
A.非常重视祭祀 B.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12、《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
1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礓”,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