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媒体与社会》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新媒体与社会》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 《New Media and Societ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2
其中实验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 传播学、社会学基础、社会调查、新媒体编辑
授课时间:星期二晚上9-10节
授课地点:
授课对象: 全校选修这门课的本科生
开课院系: 文学与传媒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 王芹 讲师
联系电话 短号:789590
Email:983923836@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每周四下午3点文科楼广电办公室10B405;现场答疑;QQ、微信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 ) 闭卷( ) 课程论文( ) 其它( )
使用教材:无
教学参考资料: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杨伯溆:“新媒体与社会空间”;载《青年记者》,2008年16期
3.詹姆斯.E.凯茨, 罗纳德·E.莱斯(2007)《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 上网、参与和互动》
4. (美) 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5.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课程简介:
新媒体与社会是一门基于社会学视角来研究新媒体传播的课程,本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以新媒体的社会化传播为结构脉络,以案例研讨和课堂分组报告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新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对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影响;学习运用网络和新媒体手段进行公关、广告、市场营销的研究和创新;了解新媒体发展的最新趋势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在先修的课程(如社会学基础、社会调查、传播学等)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获得最新的新媒体资讯以及应用,了解当今世界新媒体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对社会变迁的变革意义。
课程教学目标
1.理解能力:了解社会化媒体概念、移动应用程序及全新的传播模式
2.理解能力:掌握网络公关、网络广告、营销传播的基本知识
3. 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掌握新媒体(微信、微博等)传播技巧,具备新媒体传播能力4. 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对新媒体传播的分析、评论、理论结合生活中具体新媒体案例的研究能力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
□核心能力1.
□核心能力2.
□核心能力3.
□核心能力4.
□核心能力5.
□核心能力6.
□核心能力7.
□核心能力8.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时长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式
作业安排
3
新媒体导论及
微信公号的运营介绍
2学时
重点:了解新媒体概念、社会化媒体概念
难点:微信公号的运营技巧
课堂讲授
实践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并运营一个微信公号并推送文章,主题自定,推文要求至少4篇
5
-
6
学生新媒体实践作业1的课堂展示
4学时
重点: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清晰展示微信推文主题
难点:微信公号推文需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课堂呈现时需要清晰表达观点
1.学生作业展示
2.教师点评
无
7
-
8
手机媒体与移动互联网
4学时
重点:了解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了解移动应用程序及全新的传播模式
难点:理解LBS(连接的微空间)、移动搜索、移动世界的客户营销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无
9
-
10
媒介融合与媒介前沿
4学时
重点:媒介融合的概念、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分析
难点:媒介系统的分类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作业:
在微信公号上推送一篇关于介绍生活中常用的APP的文章
要求:
1.推文需运用创意表达的形式,通俗易懂地传达受众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12
-
13
教学专题:
大数据及大数据案例讲解
4学时
重点:大数据定义、物联网的概念、零售业的大数据营销案例、在线教育大数据运用案例、大数据运用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案例
难点:大数据在在线教育的运用及运营技巧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作业:
在微信公号上推送一篇关于介绍大数据在在线教育运用的介绍性文章。
要求:
推文需要以创意表达的形式,通俗易懂地传达受众信息
案例要运用恰当,观点表达要简洁明了
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作业。
16
学生新媒体实践作业2和3的课堂展示及教师点评
2学时
重点: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清晰展示微信推文主题:APP运用、大数据在在线教育的运用
难点:微信公号推文需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课堂呈现时需要清晰表达观点
学生展示
教师点评
无
合计:
20学时
实践教学进程表
周次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重点与难点
项目类型(验证/综合/设计)
教学
方式
4
新媒体实践1:
微信公号运营及文章推送
主题自定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作业
2学时
重点:微信公众号建立及运营技巧的掌握
难点:微信公号推送文章的图文编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