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英文)PLC原理及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英文):PLC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LC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必修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56/4/3.5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24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电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授课时间:一(7-8)、四(9-10)/1-14周
授课地点:6D-307
授课对象:2015自动化1、2班
开课学院: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 赵洋/副教授
联系电话Email: zhaoy@dgut.edu.cn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每次讨论及习题课,采用集中讲解方式;3.其余上班时间,9A-414个别答疑。
使用教材:《西门子S7-1200PLC编程与应用》刘华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第1版。
教学参考资料:1.《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吉顺平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西门子PLC应用与设计教程》柳春生,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 闭卷( √ ) 课程论文( ) 其它( )
课程简介: PLC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PLC(可编程控制)技术是继传统继电器控制之后的一种新的控制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本课程主要为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改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系统。
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PLC基本工作原理、PLC的基本指令和典型程序的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基本逻辑的PLC程序设计、熟练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开发流程;具有较好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思路以及熟练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PLC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锻炼学生应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以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支撑学生核心能力达成(可多选,):
■C1.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C2.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C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C4.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
□C5.项目管理、有效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
□C6.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C7.认识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与能力,适应专业或职业发展趋势;
□C8.理解职业道德、专业伦理与认知社会责任的能力。
理论教学进程
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时长
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求
教学方式
核心能力支撑
1
可编程控制器概论
2
理解并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发展历程、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
C1、C7
1
可编程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
理解并掌握PLC的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存储区域编程变量、S7系列硬件模块的构成。
课堂教学
C1、C3
2
S7-1200PLC硬件结构和安装维护
2
理解S7-1200PLC的硬件组成及功能、S7-1200PLC的硬件安装与维护。
课堂教学
C3
2
S7-1200PLC程序设计基础
2
掌握PLC软件系统及程序功能、PLC程序设计方法及编程语言。
课堂教学
C1、C3
3
S7-1200的项目入门
4
理解并掌握组态的基本概念、S7系列组态软件使用、项目调试与诊断工具的使用。
课堂教学
C3
4-5
S7-1200PLC的指令系统
4
熟练掌握PLC的基本指令,了解扩展指令和全局库指令。
课堂教学
C3
6
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4
理解并掌握顺序控制的基本概念、S7系列顺序控制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