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植物营养与施肥课案.ppt

发布:2017-06-06约4.09万字共4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易于发生缺锌现象的土壤 淋溶强烈的酸性土(尤其是砂土)全锌含量很低,有效锌含量更低,施用石灰时极易出现诱发缺锌现象。 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和冲积土有时含锌量也很低。碱性土壤中锌的可给性降低。 一些有机质土如腐泥土、泥炭土,锌与有机质结合成为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 土壤粘粒部分硅/镁比率很低时,锌被固定。 平整土地或修筑梯田心土外露而表土未曾复位,植物易表现缺锌。 果树根系发育受阻(如耕层下有硬盘层)易出现缺锌。 4. 影响土壤锌有效性的因素 酸碱度(pH值):缺锌多发生在pH值大于6.5的土壤中;土壤pH值升高有效锌减少,一般PH值每增加一个单位,Zn2+活度降低100倍。 碳酸盐(钙、镁) :多寡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负相关。碳酸盐的颗粒的细度也有一定影响,细粒(<2微米)碳酸钙吸附多。被吸附在碳酸钙表面的锌,不参与代换反应而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有机质: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含量与DTPA浸提的有效锌呈正相关,但当土壤有机质过高(如泥炭土),则相反。 温 度:一般温度愈高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愈高,反之则低(微生物活动微弱,不能分解有机质中的锌)。 淹水:如未腐熟的有机质过多,发酵产生CO2,降低锌有效性。淹水,还原势增强,生成铁、镁离子,干扰对锌的吸收。长期淹水,形成较难溶解的锌,降低有效性。 磷:磷锌拮抗,磷多缺锌。 粘土矿物:粘质土较砂质土固锌能力强。 四、锌肥的主要品种 我国目前锌肥的主要品种为7水硫酸锌,此外还有1水硫酸锌、氧化锌、硝酸锌、碱式硫酸锌、碱式碳酸锌、尿素锌、乙二胺四乙酸螯合锌及含锌的复合肥等。 五、锌肥施用技术 锌肥用量较少,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差。水溶性锌肥施用方法: 种肥:硫酸锌,每公顷用15千克,可与生理酸性肥料混匀后施用,但不能与磷肥混施。施于种子下面或旁边,肥效可保持数年。 浸种:0.02%~0.05%硫酸锌,浸种12~24小时,捞出晾干播种。 拌种: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4克,先用少量水溶解,再喷洒种子,拌种晾干备用。 蘸秧根:秧苗移栽时,用1%氧化锌悬浊液蘸根,每千克秧苗需要1升悬浊液,蘸秧半分钟。 叶面喷施:0.05%~0.2%硫酸锌。苹果缺锌可在萌芽前一个月喷3%~4%,萌芽后1%~1.5%,蕾期至盛花期0.2%。还可用2%~3%溶液涂刷一年生枝条。果树蔬菜对锌反应良好。 第三节 铁素营养与铁肥 一、铁素的营养功能 二、缺铁的症状表现 三、我国土壤中铁的含量 四、铁肥的主要品种 一、铁素的营养功能 某些蔬菜含铁高达100-800mg/kg,果树叶片含铁20-740mg/kg。根系可吸收二价铁或螯合铁。铁在植物体内移动性较弱,不能再度利用。 铁可以发生3价和2价离子状态的可逆转变:是植物体内所有氧化还原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参加者。如铁是细胞色素的成分,细胞色素参与呼吸和光合作用;是血红蛋白的成分,存在于电子转移键上,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是铁氧还蛋白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 硼对稳定植物膜起重要作用。膜的状态受酚类化合物和生长素的影响,而酚类化合物和生长素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又受到硼素营养的制约。 促进早熟改善品质。 增强抗逆性。 二、硼失调症一般表现 缺硼时,树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发生紊乱,糖的运转受到限制,茎、根生长点枯萎。叶绿素形成受阻,叶片黄化,早期脱落。叶片增厚变脆、皱缩,严重出现坏死斑点。 花芽分化不良,顶芽和花蕾枯死,受精不正常,落花落果严重。果实生长中缺硼,可形成缩果病。 硼过多时,叶尖叶缘出现灼伤状干枯,叶背发生褐色斑点或斑块。 苹果、葡萄对缺硼高度敏感。梨、板栗、桃对缺硼中度敏感。苹果缩果病;葡萄单性结实,果小,品质差;杏褐斑病。 油菜花而不实、甜菜心腐病、花椰菜褐化病、芹菜茎裂病。 缺硼生长点死亡与缺钙类似,但缺硼叶片厚而脆,缺钙成弯钩状不易伸展。缺硼对花器影响比缺钙重。 梨树缺硼 辣椒缺硼 番茄缺硼 (1)新叶停止生长,植株呈萎缩状态。(2)茎弯曲,茎内侧有褐色木栓状龟裂。(3)果实表面有木栓状龟裂。(4)叶色变成浓绿色。 三、我国土壤硼的含量和分布 全硼量 水溶态硼含量 影响土壤有效硼的因素 土壤诊断 1. 全硼量 全国土壤全硼量0~500mg/kg,平均64mg/kg。河北省2~75mg/kg,平均25.9mg/kg。 全国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规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南方各类土壤的平均含硼量除石灰岩土以外,都低于平均值,北方各类土壤则高于或接近平均值。 一般富硼土壤分布于干旱地区,而低硼土壤则分布于湿润地区,此外盐土也富含硼。我国土壤硼含量最高地西藏地区。西北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全硼含量也较高。我国红壤地区全硼量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