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2课1.ppt

发布:2017-08-04约字共1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梳理一: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的含义: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格。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 ②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争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 [特别提醒] ①文物、名人字画、一些邮票价格之所以昂贵是因为这些东西已成历史,而且数量也有限,即使价格再高,也不会重新生产出来,不会增加供应量,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因而它们的价格居高不降。 ②稳定物价是指商品的价格没有大起大落,而不是说价格保持不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必须要随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价格不变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价值规律的。 考点梳理二: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及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①含义: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内容 A.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既不是指过去的,也不是指将来的,而是指现在的。 B.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 C.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绝大多数同类产品的生产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紧张程度。 [特别提醒]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而是通过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是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得到确定和实现的。 2、劳动生产率 含义及表示方法: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时间 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P9例2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关系表示为: 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5、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意义 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将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多,社会财富增多,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 考点梳理三: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特别提醒]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它既不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规律,也不是某一个社会特有的规律,而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②反过来,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3、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 A.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等价交换的基础是价值量。 B.货币出现以前,等价交换要求商品的价值与交换价值相一致。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C.等价交换存在于平均数中,等价交换是一种趋势规律。并且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通过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D.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E.等价交换的原则只适用于商品经济,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讲物质利益,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用坐标图理解价格问题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