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与管.pdf

发布:2018-02-26约12.88万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經濟與管理論叢(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6, Vol.2, No. 2, 147-186 產出供給面衝擊與價格體制崩潰 —雙元浮動匯率制度分析 * 廖培賢.鄭名芳 本文以廖培賢與林義豪 (2004)的雙元浮動匯率制度模型為基礎,並仿照 Salop (1974) 、 Purvis (1979) 與陳桂穎 (2001) 等浮動匯率制度模型下產出供給面干擾的設定,從而建 構一個包含產出供給面衝擊與價格體制崩潰的雙元浮動匯率制度模型,來探討一旦經濟 體系遭逢產出供給面衝擊時,政策當局企圖穩定國內物價水準,將會透過減少名目貨幣 供給數量的措施藉以防止國內物價的上揚,對於國內物價、匯率、貨幣數量與產出等相 關總體經濟變數的動態影響。結果發現:政府當局所能忍受的物價上限門檻水準是決定 體制是否崩潰的關鍵因素,一旦政策當局所能容忍的國內物價水準的高低介於期初的國 內物價水準與新的長期均衡國內物價水準之間時,相關總體經濟變數的調整路徑端視 「名目貨幣供給數量所造成的名目利率流動性效果與國外利息收入效果之和」與「名目 貨幣供給變動所造成的名目利率所得效果」的相對強弱而定;同時,國內物價門檻水準 的高低對於相關總體經濟變數的調整型態亦有所不同。 關鍵詞: 產出供給面衝擊、價格體制崩潰、雙元浮動匯率制度、匯率動態調整 JEL 分類代號:F41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依據 Mankiw (2000 ,頁250-251)的主張,所謂的「產出供給面衝擊 (supply 投稿日: 2005 年 12月 9日,修訂: 2006 年 4月 18日,接受日: 2006 年 5月 23日。 * 作者分別為東海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與東海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本文得以完成必須感謝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賴景昌教授與逢甲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胡士文教授,在論文口試時 的指正與所提出的寶貴意見;另外,也必須感謝投稿過程中兩位匿名審稿的匡正與改進建議。當然, 本文若有其他錯誤或不足之處,應由作者自負全責。 148 廖培賢.鄭名芳 shocks) 」是一種會改變經濟體系生產產品與勞務成本的一種衝擊,由於其會 對物價水準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有些經濟學者也將其稱做「物價衝擊 (price shocks) 」。而Abel and Bernake (2001 ,頁353)則將產出供給面衝擊視為是對 生產函數的一種衝擊 (production function shock) 或就是實質景氣循環 (real business cycle) 學派所強調的生產力衝擊 (productivity shock) 。由於產出供給面 衝擊可區分成有利的衝擊 (beneficial or favorable shocks),諸如:國際原油Cartel 組織的瓦解、新產品或新生產方法的開發、新管理技巧的引入、資本或勞動品 質的改善、能源的新發現與天然災害的銷聲匿跡等, 1與不利的衝擊 (adverse or unfavorable shocks) ,諸如:國際原油Cartel 組織或工會力量的壯大、天然災害 的頻仍、戰火的點燃、新環保法規的設立等。 2 前者易造成生產成本調降而有通 貨緊縮的現象,後者則容易推升生產成本而有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cost push inflation)的後果。 以上種種的產出供給面衝擊,當我們考慮商品市場總供需的相對變化時, 一旦產出供給面減少的幅度大於總需求減少的幅度,必然會使得產品市場存在 超額需求而有通貨膨脹的現象;在現實的經濟社會中,一旦經濟體系面臨可預 3 料到的通貨膨脹, 將會衍生「鞋皮成本 (shoe leather cost) 」、「菜單成本 (menu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