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_色谱分离技术.ppt

发布:2017-04-22约1.21千字共9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色谱分离技术;;;什么是色谱法?; 两种组分的理化性质原本存在着微小的差异,经过反复多次地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使微小差异累积起来,结果使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从而使各个组分得到了分离。;;;色谱法的特点;色谱分类;色谱分类;检测器;;检测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法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法——;;色谱理论;吸附平衡;色谱相关术语 ;色谱相关术语;基线(Baseline);色谱峰(Chromatographic peak);色谱峰区域宽度(Peak width);色谱时间;色谱体积;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Value);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是由Martin等人在平衡色谱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假定: 1.流动相按前进方向以脉冲式通过柱子,最小单位为一塔板体积; 2. 组分在柱内两相间的分配系数是恒定的,与组分浓度及在柱内的位置无关; 3. 组分在所有塔板上的两相平衡在瞬间建立; 4. 流动相不能被压缩; 5. 所有组分浓度以起始塔板中的浓度为基准 ;;  理论塔板数越大,峰形越窄,柱效越高。; 1952年Lapidus等对填充柱色谱过程做了较详细的研究,指出色谱过程中引起组分宽度扩张的因素主要是: 1.沿柱流动方向的纵向扩散效应; 2.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不能瞬时达成,即它在两相交换时传质速度是有限的。 ;这就是著名的范底姆特方程。也可把Van Deemter方程描述为: ;与气相色谱不同,液相色谱有其特点,因而其速率理论的表述方式也有区别:;传质速率控制理论;凝胶色谱;基本原理;;;;凝胶色谱介质;1. 葡聚糖凝胶;2. 琼脂糖凝胶;3. 聚丙烯酰胺凝胶;4. 疏水性凝胶;凝胶过滤介质的选择;操作方法;;;;;凝胶色谱的应用;离子交换色谱;基本原理;离子交换的基本过程;a;离子交换介质;离子交换吸附和解吸条件;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正相色谱与反向色谱;;;;;介质;流动相的选择;应用;疏水色谱;利用样品中各组份与色谱填料上配基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在洗脱时由于各组份移动速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配基通常是一些疏水性基团, 如丁基、苯基等. 蛋白质表面多由亲水性基团组成, 也有一些由疏水性较强的氨基酸组成的疏水性区域.不同种类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区域多少不同,疏水性强弱也不同;对于同一种蛋白质在不同介质中,其疏水性区域伸缩程度也不同,从而使疏水性基团暴露的程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法正是利用盐-水体系中样品组份的疏水性基团和色谱填料的疏水性配基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使样品组份得以分离的. ;介质制备;影响因素;;;;;;;;;疏水色谱的应用;疏水色谱应用的特点;共价色谱;介质合成;吸附和解吸;应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