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理会计教学课件作者第三版刘继伟管理会计-第十章课件.ppt

发布:2016-12-27约2.9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一)直接处理法 将本期发生的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由本期的销售产品负担,并全部从损益表的销售收入项下扣减,不再分配给期末在产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同时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在本期的利润上,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这种方法要求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合理和切合实际并且要不断进行修订,这样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成本才能切合实际。 例题见课本171页 三、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二)递延法 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这种分配后,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损益表的产品销售成本反映的也是本期已销售产品的实际成本。 这种方法期末差异分配非常复杂,不便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另外,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损益表的产品销售成本反映的也是本期已销售产品的实际成本,这样就不便于本期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一)基本标准成本 这类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 (二)理想标准成本 这类标准成本是根据最少的耗用量、最低的价格水平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等条件而制定的,也就是排除一切失误、浪费和耽搁的基础上制定的。 (三)现实标准成本 它是根据企业最可能发生的生产要素耗用量、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由于这种标准成本包含企业一时还不能避免的某些不应有的低效、失误和超量消耗,因此它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既先进又合理、最切实可行且接近实际的成本,因而被广泛采用。 二、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便于成本控制 便于编制预算和考核 可以简化成本核算 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三、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 确定生产某一特定单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数量,可根据产品的图纸等到技术文件进行研究,并以过去的经验为根据科学地制定其标准。 材料的价格标准可以采用现行或预期价格标准,也可采用正常价格标准。前者是最合乎需要和有效的标准,后者往往是材料的统计或平均价格标准。 (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工时通常采用下列程序中的一个或几个来完成: (1)过去工时的平均值 (2)对预期正常情况下的制造程序进行实验性测试 (3)根据产品和制造过程中的过去经验和知识进行一次合理的估计 (4)对工作时间和运作进行研究以作估计 标准工资率受劳动力的平均经验、操作情况的变化、人工结构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 (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包括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和制造费用用量标准两方面。 制造费用用量标准即标准工时,与上述直接人工用量标准的制定相同。 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即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其计算公式为: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标准成本一经确定就应编制标准成本卡。标准成本卡的内容与核算方法有关。在变动成本法下,标准成本卡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等三项内容;在完全成本法下,标准成本卡还要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 一、成本差异的种类 (一)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 1.价格差异 一、成本差异的种类 (一)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 2.数量差异 一、成本差异的种类 (二)预算差异与能量差异 一、成本差异的种类 (三)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 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现将以上公式综合如下: 材料价格差异 =(1)-(2) 材料数量差异 =(2)-(3) 材料成本差异 =(1)-(3) 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例10-2】 丰泽公司生产甲产品需要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耗用材料A900千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千克100元。假设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千克110元,单位甲产品的标准用量为5千克A材料,那么,A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析如下: 材料价格差异=(100-110)×900 =-9000(元)(有利差异) 材料用量差异=110×(900-1000) =-11000(元)(有利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100×900-110×100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