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理会计教学课件作者第三版刘继伟管理会计-第三章成本形态分析课件.ppt

发布:2016-12-28约2.24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成本性态分析 按习性分类 其他分类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成本函数模型通常用y=a+bx来表示。 y为成本总额,a为固定成本总额,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业务量。 一、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在各期业务量与相关成本坐标中,以业务量为准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 2、计算单位平均变动成本b: 3、将高点或低点坐标值和b值代入直线方程Y=a+bx,计算固定成本a 4、将求得的a,b代入直线方程Y=a+bx便得到成本性态分析模型。 二、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的具体步骤是: 1.将各期业务量与相应成本的历史资料对应的坐标点标注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 2.目测画一条直线,使其尽可能通过或接近所有坐标点。 3.在纵坐标上读出该直线的截矩值,即固定成本总额a。 4.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假设其坐标值为(xp,,yp)。将它们代入下式计算单位变动成本b,即 5.将a,b值代入标准公式,写出一般成本性态分析模型,即y=a+bx 三、直线回归法 直线回归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对已知资料进行加工,计算∑x,∑y,∑xy, 。 2、计算相关系数r,判断业务量x与成本y之间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一般在[-1,1]区间。 当r=-1时,说明x与y之间完全负相关; 当r=0时,说明x与y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当r=+1时,说明x与y之间完全正相关。 3.通过微分极值法(过程略),得出直线回归方程,求a,b值。 4.将a,b值代入标准公式,得成本性态分析模型,y=a+bx 一、成本性态分析的相关范围 在管理会计中,把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相关范围。 二、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 (一)单步骤分析程序 (二)多步骤分析程序 步骤:1.将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个部分 2.对总成本中的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建立混合成本性态分析 模型 3.将混合成本分解出来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汇集于原固定成本部分和变动成本部分,建立总成本性态分析模型, 三、成本性态分析应用的范围 (一)对计划期总成本进行预测 (二)成本性态分析是运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 (三)成本性态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前提 利润=总收入一总成本 =总收入一变动成本总额一固定成本总额 =业务量×单价一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总额 (四)简化预算编制 (五)便于成本控制 丰泽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每个月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00件,市场容量为250件。已知2006年二月份的产销量最低,为100件,当月总成本为82?500万元,按其性态分类的结果为:固定成本为60?000万元,变动成本为10?000万元,其余为混合成本;十月份的产销量最高,为200件,当月总成本为95?000万元。当年公司的产销量始终在相关范围内变动。 (1)计算二月份的混合成本, 二月份的混合成本=82?500-60?000-10?000=12?500(万元) (2)确定十月份的固定成本,十月份的固定成本a1=60?000万元 (3)确定二月份的单位变动成本, 二月份的单位变动成本b2=100(万元/件) (4)确定十月的变动成本, 十月份的变动成本bx=100×200=20?000(万元) (5)推算出十月份的混合成本,即: 十月份的混合成本=95?000-60?000-20?000=15?000(万元) (6)确定高低点坐标。高低点坐标分别为(200,15 000)和(100,12 500) (7)计算混合成本中变动部分的单位额b2=25(万元/件) (8)计算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a2,公式为: a2=低点混合成本-b×低点业务量=12?500-25×100=10?000(万元) (9)据此建立的该公司每个月的混合成本性态模型为: y=10 000+25X (10)最终建立的总成本性态分析模型为: y=(a1+a2)+(b1+b2)x =(60?000+10 000)+(100+25)x =70 000+125X 采用高低点法 (1)确定高低点坐标,此时的成本坐标为总成本。仍以十月份和二月份的历史资料来确定高点低的坐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