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乳化剂的乳化机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 均相液体制剂 为均匀分散体系,从外观看是澄明溶液,其中的固体或液体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1)低分子溶液剂:又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分散微粒小于1nm。
(2)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含缔合胶体溶液)。分散相微粒大小在1~100nm范围。
2. 非均相液体制剂 为多相分散体系,包括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三种.
液体类别 微粒大小(nm) 特 征 溶液剂 1 以分子、离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溶胶剂 1~100 以分子聚集体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定性,用胶溶法制备 乳剂 100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混悬剂 500 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1. 内服液体制剂 如滴剂、口服液、糖浆剂、乳剂、混悬剂、合剂等。
2. 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擦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滴鼻剂、滴眼剂、洗眼剂、含漱剂、滴耳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
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同相应固体剂型比较能迅速发挥药效;
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油或油性药物制成乳剂后易服用,吸收好;
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与老年患者;
给药途径广泛。
但液体制剂存在以下缺点: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问题 ,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液体制剂;
物理稳定性问题 非均相液体制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三、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的粒子应小而均匀;
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好;
所有液体制剂应浓度准确,稳定,并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包装容器应方便患者用药。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一、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优良的液体溶剂应具备以下条件:
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发生反应;
不影响主药的药效和含量测定;
毒性小,无刺激性,无臭味且具防腐性;
成本低廉。
1.蒸馏水(distilled water) 水为最常用的极性溶剂,其溶解范围广泛,
多数无机盐、极性大的有机物、糖、蛋白质、鞣质及某些色素均可溶于水中。
2.乙醇(alcohol) 我国药典收载的乙醇是指95%(v/v)的乙醇。
乙醇的溶解范围很广,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树脂、色素等均可溶于乙醇中。乙醇能与水、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
3.甘油(glycerin)
甘油对酚、鞣质和硼酸的溶解度比水大。甘油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延长药物局部药效等作用.。
4.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药用品为1,2-丙二醇,性质基本上与甘油相同,但粘度、毒性和刺激性均较甘油小。
5.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其通式为H(OCH2CH2)nOH, n≥4。
液体制剂中常用的为聚乙二醇300~600,本品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破坏,有强亲水性,能与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6.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
为无色、澄明油状的粘性液体,能与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混合,本品溶解范围很广,有“万能溶剂”之称。仅限外用。
7.脂肪油(fatty oils) 为常用非极性溶剂,包括花生油、麻油、豆油、棉籽油、茶油。
脂肪油能溶解固醇类激素、油溶性维生素、游离生物碱、有机碱、挥发油和许多芳香族药物。
二、液体制剂的常用附加剂
(一)增溶剂(solubilizer)
增溶(solubilization)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使其在溶剂中(主要指水)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
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solubilizates)。
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为增溶量。
例如
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加到50%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煤酚皂”溶液。
(二)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
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