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3.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①导致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②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引发极光现象
A. 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图2中太阳光从右侧照射过来,读图完成4-5题。
4.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处于冬季
D.北极圈以内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5.当晨昏线从CD移向EF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南半球极昼范围增大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D.上海由冬季进入夏季
读图3“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完成6-7题。
6.图示a、b、c、d岩石中,具有层理构造,且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是
A.a B.b
C.c D.d
7.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
A.a B.b
C.c D.d
8.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形成图4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的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读图5,回答12-13题。
12.图5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3.关于图5中各地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A. A、B两处相比,A处气温较高
B. B、D两处相比,夜晚B处气温较高
C. B、D两处相比,白天B处气温较高
D. A、C两处相比,夜晚A处气温较高
读图6中的四幅图,回答第14-15题。
14.图6中的地理现象,出现在南半球的是
17.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高空和地面之间气温的差异 B. 高低空之间气压差的存在
C.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差异 D. 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我们认识和合理改造自然时应时时记得的。据此完成18-19题。
18.“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话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D.地方性分异现象
19.读图8,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读表一完成22—23题。
表1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尼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22.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3.推动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B.各国经济收入的差异
C.各国宗教信仰的差异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图9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B.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我国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图10,完成28-29题。
28.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9.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疏菜可以改善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30.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正逐步转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的改变
图11中A、B、C、D、F为城镇,读图回答31—32题。
31.图中联系城镇之间的线路选线合理的是
A.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