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江苏省响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Ⅱ卷,共 8 页。
2、1-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36分。
3、19-26题为双向选择题,每题3分。计24分(错选、漏选不得分)
4、27-32题为非选择题,共5题。计60分。
5、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甲地(80oE,70oN)到乙地(150oE,70oN),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2.12月1日至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先向北后向南移 B、先向南后向北移
C、一直向北 D、一直向南
3.右图中AB间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此图比例尺大致为:
A.1 B.1∶5500000
C.1∶110000 D.1∶550000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及及剖面图回答4~6题
4.已知a、b、c、d四点中有一处有一条小溪,则小溪位于:a B. b
C. c D. d
5.该小溪中的水流向:
A. 东方 B. 南方
C. 西方 D. 北方
6.图中MN、XY线的交点在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右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7~8题。
7.这里不可能接近
A.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B.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8.明长城比秦长城的位置偏南,原因可能是
A.河流迁徙 B.寒潮影响
C.生产方式变化 D.环境意识提高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完成9~11题。
9.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A→B→C B.B→C→A C.C→A→B D.B→A→C 13.赤道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是
A.冰岛 B.日本
C.印度尼西亚 D.巴西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4题。
14.在全球六大板块中,F区域属于
A.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
读“澳大利亚≥10℃积温(单位:℃)及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回答1~题。
1.甲地区的积温比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区地处迎风坡,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大,蒸发消耗热量
B.甲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C.甲地区地处背阳坡,太阳辐射弱
D.甲地区地处雨影区,晴天多,昼夜温差小,积温少
1.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很大,下列有关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A地可能是热带种植园农业B.B地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C.A地可能是园艺业D.B地可能是乳畜业
.第五届年会主题“低碳城市,公众责任”体现了哪一类人地关系思想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围湖造田
C.陡坡开垦 D.挖掘“发菜”19.日本、韩国和台湾投资比重之和远大于欧美的主要原因是
A. B.中国消费市场较大
C.欧美劳动力素质较高 D.地理位置较近
.从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部门构成图看,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水、动力充足 劳动力价廉质优市场前景广阔
.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