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在门诊儿科输液中的应用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细节护理在门诊儿科输液中的应用分析
莫瑰婷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510120)
【摘要】目的 分析细节护理在门诊儿科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6例门诊输液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细节护理。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差错、纠纷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相比较,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差错事件的发生率较低,且无纠纷事件发生。结论 细节护理是杜绝门诊儿科护理差错、纠纷事件发生的有效方式,同时还能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 细节护理 门诊 输液 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16-01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较好的解决了对口服药物配合性差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的用药问题[1]。儿科就诊对象年龄较小,但门诊输液的人数却较多,护理差错及纠纷事件发生的比例较高。我们对部分输液患儿实行细节护理,有关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中在门诊就诊且行输液治疗的86例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0-9岁,平均(3.53plusmn;1.19)岁;呼吸系统疾病25例,消化系统13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0-10岁,平均(3.62plusmn;1.33)岁;呼吸系统疾病26例,消化系统14例,其他3例。所有患儿都为每天首次就诊。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家长取药物后,交与护士,护士和家长一起核对患儿的年龄、性别、药物等基本情况,信息核对无误后并签名;护士交代注意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按常规步骤对患儿进行输液。研究组实行细节护理:(1)输液前 护士在收取治疗单和药物后,与家长核对患儿的基本情况,发现疑问时及时与主治医生联系,在各项信息都确认无误后,家长与护士共同在治疗单上签名;在静脉穿刺前,告知家长输液的总量及大约所需的时间;每次换药前告知药物的名称及作用、注意事项、滴速过快的危害、不良反应等。(2)输液时 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及静脉血管;2岁以内的婴幼儿尽量选择头部穿刺;穿刺成功后使用透明通气胶贴将穿刺点妥善固定;护士在巡视的过程中针对疾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如:怀抱患儿的正确姿势、注意对穿刺部位的保护,并着重观察病情的变化;同时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在滴管内液面未下降或开始下降时拔针;对于价格较贵或剂量较少的药物使用生理盐水冲管。(3)输液结束后 告知家长拔针部位的按压时间至少维持3分钟,并禁忌揉搓;嘱家长观察15-30min后方可离开;告知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及第二天就诊的时间、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就诊等。对比两组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差错、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SPSS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x-plusmn;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lt;0.05为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相比较,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较低,且无护理纠纷事件发生,见表1。
表1 两组有关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一次穿刺成功 差错事件 纠纷事件
研究组 43 39(90.70) 1(2.33) 0(0)
对照组 43 30(69.77) 6(13.95) 4(9.30)
X2 5.94 3.89 4.20
P lt;0.05 lt;0.05 lt;0.05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护理质量与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儿科门诊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因就诊对象年龄较小且流动性大,安全隐患较大[2,3],故护理难度较大。静脉输液是护士的最基本的操作,而就患儿而言属侵袭性操作[4],同时小儿受年龄、输液时间以及部分家长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在患儿输液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性较差,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细节护理贯穿患儿输液的全过程,并注重对每一个微小环节的观察。我们将其应用到43例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中,并选择另43例行常规护理的进行比较,表1中实施细节护理的一组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90.7%,而行常规护理的一组则仅为69.77%;同时行细节护理的一组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