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素质教育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刍议.doc

发布:2018-01-31约2.3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刍议 白玉晓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西湾子小学 076350 在素质教育实施下,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育方针变革的同时,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个新的焦点。毕竟,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直接制约着教学结果,甚至成为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有着格外的企盼。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究竟如何挣脱传统观念的羁绊,建立起这种以平等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呢?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克服传统观念,冲破传统束缚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由于受传统的影响,特别是“师道尊严”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很难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师道尊严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为师为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学生对老师惟命是从。随着科学教育发展的不断进步,尽管师生关系有所改观,但由于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本身的推波助澜,平等的师生关系仍然难以实现。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与发展,使他们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素质教育倡导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它与传统教育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并力图以统一的标准去测量不同的个体,这实际上极大地扭曲了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目的。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鼓励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欲望和认知能力;发展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爱美、审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承认和发现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促使学生的个性优先发展,并引导发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实施素质教育,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个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尊重,才能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发展,才能鼓励学生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和多途径发展。可见,素质教育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建立新型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 1.在素质教育中,班主任和学生关系是和谐的朋友关系,是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关系,也是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关系。在素质教育实施中教师要放下职业本身的清高,与学生平等相见,和睦共处,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权威,而且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可敬可亲,值得信赖,并因此而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努力学习。 反之,动辄对学生讽刺挖苦、指责或发号施令,这就严重违反了师生间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关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为家长学习,为老师学习”的思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对人才的培养、学校教学工作,会产生重大影响。 师生间成为朋友关系会使教学的主导与主体关系相得益彰,使教育教学工作获得良好的成效。一般来说,一个好教师不会订下许多目标要求学生大步迈进,而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一项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2.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要不偏不倚,大公无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师在学校中,不仅是正义的体现者,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有正义感的主要引导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一碗水端平,不要偏爱个别学生,鼓励学生在平等竞争上下功夫,做到大公无私。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教师这样,学生也是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用很大,是学生的偶像,而这一形象的塑造和破坏均掌握在教师手中。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永远是道德高尚的人,是负责、诚实、善良、正义、坚强的体现者,这些品行对学生往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转化为学生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并最终在他们的人格中体现出来,作用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倘若教师的仪表、举止严然一副大人物的形象,口头上一言九鼎,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欠佳,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不可信赖的,这样,一则伤害了学生纯洁无瑕的感情,二则也把教师自己的形象搞得一塌糊涂,对自己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不可低估的损失。 3.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师对学生更加爱护,更加宽容,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各种潜在的素质。被人关心,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也是人之常情。在素质教育中,要求老师更加热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勇气,并正确引导其走向成功。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少,不免有些过失或错误,这就要求教师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让他们在宽容和爱护中渐渐成熟,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尊师爱生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情感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学生只有尊重教师,才能乐???接受正面的教导,进而转化为自我教育、独立思考、积极行动和努力学习的动力。尽管一位好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只是某些技艺和知识,但他受到的尊重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欣赏学生的潜能和才华,也应适时地鼓励他自信的勇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