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词 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词 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 一、词和词汇 (一)什么是词? 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二)什么是词汇? 词汇指的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但这个词汇可以包含成千上万甚至多达几十万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用语中所说的词汇丰富、词汇贫乏中的词汇并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这个词汇,那是指的词语。 1.词汇的构成 根据词的重要程度,词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 (1)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指在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的总汇。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是词汇的基础,基本词有三个特点: a. 全民常用性。是指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用的词,其表现的都是常见的现象和基本概念。如汉语中的东、南、西、北、人、牛、大、小、山、水等等。 b. 历史稳固性。 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的词。如:天、地、日、月、人、牛、马、鸡、鸭、鹅、风、雪、大、小、高、低等。 c. 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汇中的词一般都可以作为构词语素与别的构词语素相结合以构成新词。比如学,可以构成学校、学费 、学风 、学府 、学会 、学籍 、学科 、学历 、学派 、学期 、学生 、学术 、学说 、学位 、学问 、学历 、学者 、学院 、哲学 、数学等等。 (2)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一般词汇。缺乏历史稳固性和变化迅速是一般词汇的两大特点。同时,又不具有全民常用的特点。一般说来,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方言、科技术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 2. 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意义 (1)有利于词义演变的研究。 由于历史的演变,基本词汇里有的古词或者转义了,或者替换了。汉语的舸“—船,走“—跑。这说明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有着内在的联系,不仅在构词上有联系,而且在词义上也有一定的联系,体现了词汇的体系性或系统性。 (2)有利于语文教学。学习一种语言,一般应首先学习和掌握它的基本词汇,掌握了基本词汇,就掌握了整个词汇的骨干。 二、词的词汇意义 1.词汇意义 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2.词义类别 词义包括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1)词的理性意义 以反映客观现实为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就是词的理性意义。比如 “鸟”是指:“卵生的、嘴内无齿的、全身有羽毛的、胸部有龙骨突起的、会飞的脊椎动物。”这就是鸟这个词的理性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至于象“天堂”、“上帝”、“神”、“鬼”之类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词义,那是人类幻想的结果,是客观现实曲折、复杂的、带有幻想成分的结果。 (2)词义的附加色彩 词义的附加色彩包括语体色彩、褒贬色彩。同一个概念“死”,可以有各种词义表示:“逝世”、“牺牲”、“捐躯”(褒义);“见阎王”、“寿终正寝”;“上西天”(贬义)。 词义除了褒贬色彩之外,由于民族心理,社会习惯的不同,词义往往会带上国俗伴随意义。喜鹊一词,中国人认为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而在前苏联、中欧等斯拉夫语以及德语、法语中,喜鹊却是小偷、绕舌妇的代名词。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性反映。词义的概括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 所谓一般性是指词义概括时忽略了具体事物的特殊性、个性、复杂性等因素,只着眼于一类事物内部所具有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特征,只求通过归纳事物的共同点以给之予一个名称,使之区别于其它类事物。“人”的词义是指“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至于人的肤色、性别、年龄、高矮、胖瘦等具体因素是不计较在内的,以这个词义就能把“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同样,人们归纳“苹果”这个词的意义时,是不管这种水果的品种、滋味、颜色、形状、大小等种种特殊性和复杂性的,它以这种水果的共同性特征以达到区别于桃子、梨等其它水果的目的。 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鸟”是指“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的脊椎动物。”这个词义能把“鸟”与老虎、狮子等“兽”类区别开来,至于象鸡、鸭、鹅、鸵鸟等这些有翅膀但不能飞的禽类同样归在其中,而不是绝对化。同样,“夜间”一词模糊性也很明显。夏天的19时天没有黑,凌晨5时天已亮,而冬天的18时天已黑,凌晨6时天还没亮,这5、6、18 、19这几个时间算不算夜间,这就不能绝对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