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路建设:P69 a、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b、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限制。 原因: 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 ②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c、新中国成立以后,公路运输获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较密集的公路网。 有轨电车(1906年,天津) 汽车(20C初) 公共汽车(1924年)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1897年德国生产的本茨汽车 水运:P70 a、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但被列强垄断。 b、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垄断。 (标志中国航运业诞生) c、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较快的发展。 d、20世纪90年代后,比重逐渐下降,呈萎缩状态。 航空:P70 a、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b、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c、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d、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冯如,旅美华侨,1909年,他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 1910年,他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在国际飞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同助手携带两价飞机返回祖国,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任广东政府飞行队队长。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杰出的飞行家。 2、分析、归纳其发展特征 动力: 技术: 地区发展差别: 对象: 进程: 种类: 人力、自然力 机械力 平民化、普及化 引进 自制自研 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先慢后快 海陆空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时间 成就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大清邮政局”不久,设邮传部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6年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时 间 成 就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军舰之间创设无线电报)并得到发展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国际间可直通马尼拉、爪哇、旧金山、柏林、巴黎、西贡等地。)业务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1877年 1906年 1932年 时间段 成就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2)电话的发展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 截止2003年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卫星电话 手机 归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福建土楼(南方) 江苏无锡 陕西延安 拉萨 西双版纳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3、房屋建筑——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 (2)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 (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 津等地开始出现) 老北京的四合院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上海早期洋房 现代住房 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 (1)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2)表现: ①婚嫁习俗的变迁: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婚姻自主、删繁就简; 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②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馆和公墓; 新中国成立后,改土葬为火葬。 ③其它社会习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 公历、 社交礼仪:点头鞠躬 取代 跪拜作揖; 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社会习俗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剧情: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 据地的刘家峻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 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黑的父亲二孔明还私下 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财礼,逼 小芹嫁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