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地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双流县棠湖中学高2015届2013—2014学年度上期12月考试
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室座位号写在答题卷上。
Ⅰ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1—3题。
1.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②湿热的气候③低湿的土地④黏重的土壤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A.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B.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C.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D.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6.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全部集中在地上植物体内,土壤比较贫瘠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形成的枯枝落叶少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是
A.
B.C.D.
12.关于流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13.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矿产资源丰富
A. B.C. D.
14.与中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5.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16.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的集中分布区是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C.新疆、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D.新疆、青海、陕西、四川
17.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①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沿线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取代煤炭的能源地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18—19题。
18.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a劳动力、bc原料
显示全部